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愛學習,走出課堂,出類拔萃,學有所成,對于孩子很多家長也是真心的,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生怕孩子比別人差,輸在起跑線上。然而,結果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興趣不高,學習不好,厭學,那么,怎樣糾正孩子的厭學心理呢?
1、父母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要知道只有一個“第一”,而且只屬于那些努力工作、不怕困難的人。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為之努力。
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上,正確處理挫折進行溝通和探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2、給予獎勵,但不要說太多
孩子想學好學,不能滿足父母的要求,是最容易導致自卑,也是厭學的原因之一。
只要孩子努力學習,父母就應該給予獎勵,哪怕是一個字、一個觸摸、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家長要循規蹈矩,在對的時間為孩子選擇對的東西,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面的一點風,都會打斷他們的學習。
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學會抵制外界的誘惑,督促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任務,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回避社交和公眾評價
有些孩子可能不想上學,因為他們對社交感到焦慮。孩子害怕和擔心如何與同學相處,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集體討論等社交活動。
2、引起注意
孩子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就像有的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會裝病,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煩躁、分離焦慮等,以得到父母的更多關注。
3、不去上學可以獲得某種“獎勵”
不上學的孩子,為什么情緒不好的癥狀會消失,孩子們從壓力情況中解脫出來,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比如不去上學=在家玩游戲和看電視。孩子們可以從不上學中受益。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可愛的,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優勢都不一樣,每個家長都知道真相,怎樣糾正孩子的厭學心理,培養孩子,督導孩子的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尊重不是縱容,不是溺愛,而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需要,從而正確引導,讓孩子愛上學習, 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