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上學期間,難免會犯錯誤,犯錯誤就要挨老師的批評教育。作為家長,在孩子被老師批評后,你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正確的做法有哪些吧。
老師經常罵孩子家長怎么辦
1、安撫孩子情緒,幫助制定改正錯誤的措施。老師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快。因此,家長應在孩子被批評后及時做好溝通工作,肯定孩子的長處。
與孩子一起深入分析原因,并告訴孩子改正錯誤、克服不足的具體辦法,鼓勵孩子變批評為動力,有效面對壓力與挫折,輕裝前進,而不是只有一句“下次不能再這樣了”。
2、私底下向老師詢問情況。雖然大多數老師都是"愛之深,責之切",但不排斥有趁機宣泄負面情緒的老師。家長在第二天可以詢問老師真實原因,和其商量出較為合適的批評方法。
家長和父母要成為合作伙伴,共同監督孩子的學習。一方面老師也可以略微減輕壓力;另一方面家長可以隨時得知孩子在學校的動態,相互協助處理孩子的問題,
3、鼓勵孩子客觀評價自己。有些孩子被老師責罵之后,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就是老師口中的"沒出息"、"笨蛋"、"討人厭"。假如沒有得到及時引導,他們的自信心會逐漸下降,學習、做事也缺乏勇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我們要鼓勵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可以說出或是寫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此才不會被老師的"善意責罵"影響情緒和品格的塑造。
孩子被老師批評,家長在與老師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注意態度。家長要和老師溝通之前,不能一上來就盛氣凌人,咱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制造矛盾的。先肯定老師的付出,感謝老師對孩子的照顧,畢竟沒有人會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這樣做一來能夠讓氛圍更加融洽,不至于尷尬,二來能夠讓老師放下心中防線,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2、注重溝通技巧。再木訥的老師,也應該聽得明白家長的話中有話,家長只需要委婉地告訴老師孩子出現的問題即可,不用打破砂鍋問到底。也許老師當時的確做錯了,向孩子發了脾氣,但現在還能怎么著,撕破臉說亮話,這以后孩子還要不要待在班級里了?
問題點到為止,老師自然心領神會,下次也不會肆無忌憚地沖著孩子發無名的怒氣。如果是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用請教的口吻對待老師,讓老師給你提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3、注意溝通的方式。很多家長喜歡用微信來溝通,微信的好處是方便,但壞處是不能及時得到回復,常常聊了上句,因為有個其他事又被打斷了,很難系統性地溝通了解。而且文字溝通,語言上沒有把握好,很容易讓老師覺得你沒有禮貌,借故拒絕回答。所以最好是電話溝通,或者當面溝通。
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老師對孩子的批評
1、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老師是一種職業,生活中他們也是孩子的家長,或未來是孩子的家長。他們在工作的時候一般會提前換位思考,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愛學生的,是“恨鐵不成鋼”的,說話的時候可能不注意選擇用詞,有的時候說出來的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家長要認識到,批評也是一種教育方式,是老師認真履行職責的表現。合理的賞識可以給學生極大的促進,恰如其分的批評也能促使學生改正錯誤。家長對學校、老師的各種教育舉措,不要斷然排斥,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關心。
2、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貶低老師:孩子犯了錯,怪老師處理方法不當;孩子成績差,怪老師不認真教;孩子評不上“三好學生”,怪老師偏心……這些言行對老師的威信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作為家長,應該全面客觀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認真聽取老師的意見,積極支持、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自覺維護老師的威信。
3、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理性地引導。如果老師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家長不宜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的不是,而是要和孩子淡化老師的批評方式,強化老師的批評目的。
如果老師批評錯了,家長應冷靜下來,不僅要聽孩子的陳述,也要向其他同學和老師了解情況,并及時和老師交換意見,切不可在孩子面前發泄對老師的不滿。對于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小毛病,老師批評后,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找老師溝通,向老師承認錯誤,強化印象,避免再犯類似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