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學習體驗深受父母的影響,而父母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主要來源。根據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A·麥卡勒姆的隨訪發現,父母擔任情緒教練的孩子能夠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更高的挫折承受能力,并且在社交和學業上表現更好。提高孩子的情感能力已成為現代父母的必修課。三步破解兒童情感密碼培養情感能力,越早越好,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父母可以采取三個步驟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孩子情緒不好怎么解決
1.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有情緒反應,父母首先應該用傾聽技巧來接受孩子的情緒。當你的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時,他就會慢慢安定下來。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對周圍事物的主觀感受,所以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出現,就不會憑空消失,需要一個有效的渠道來表達。教育專家指出,中國人不接受由于文化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大人往往以“做不到”來回應,或者忽視壓抑,卻無法為孩子提供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的實際實踐,或者意識到孩子在處理過程中需要一個心理過程。帶著這樣的情緒。例如:當我感到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我有什么感覺?我能做什么?這樣,孩子表面上可能還好,但內在的“氣”還在,“情緒垃圾”不斷累積,直到失控。但是,體諒孩子的情緒并不意味著認同孩子的行為,也不意味著允許孩子以情緒的表達為工具,從父母那里奪走一切。教您的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必須規范不當行為。
2.幫助您的孩子檢測和表達他或她的情緒,并理解原因。
其次,父母需要充當情緒的鏡子,幫助孩子發現和識別自己的情緒,通過用語言來反映他或她的真實感受,例如:“看到你哭得這么厲害,一定很難過,是不是,是嗎?”通過回應孩子的感受,您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他或她的感受。然后,繼續問一些開放式問題,比如“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嗎?”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厘清情緒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出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把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癥下藥。第三步: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當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后,引導他調整自己的認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給他帶來麻煩的事情。例如,“玩具不小心被同學弄壞了,你很生氣。但你不能打人就可以把玩具重新組裝起來。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