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依賴強?另一方面,父母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機會。其實,孩子從學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好奇,希望獨自探索世界的奧秘。但是我們的父母總是不信任,不放手,什么都做,綁住孩子的手腳,綁住孩子的心。那么,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有四點:
一、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家長缺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主要有兩個原因:
愛孩子,不想讓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敲或碰。
父母怕麻煩,有時間教他做不如幫他做好,多麻煩。
二、讓孩子學會正確地做家務
父母在訓練孩子照顧自己時,除了訓練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外,還要特別注意訓練孩子做家務。
比如讓孩子學會洗襪子、喝牛奶、買東西等等。家長告訴孩子做家務時要耐心,鼓勵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同時,家長要對孩子提出實際的要求和具體的技術指導,即使是洗手帕、盤子、打掃屋子也要注意這一點。
三、在方法上引導情況,積極鼓勵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講究方法。孩子剛開始學習吃飯、洗手等,都被當成是“玩”,家長要正確把握孩子玩這個游戲的心理,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來把握情況,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提高他們的獨立能力。
同時,家長也應該通過具體、詳細的啟發和視覺形象的示范,讓孩子逐漸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如何把玩具擺放整齊、與同伴發生爭執時如何解決沖突等等,以幫助孩子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當孩子犯“錯”時,一定要寬容,積極引導,以免打擊孩子嘗試獨立的積極性;當孩子表現出獨立的愿望或做事有一點進步時,就要鼓勵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進一步努力做功課。
四、提出任務,讓孩子獨立完成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也可以有目的地、系統地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們自己完成。
比如:讓孩子做個小實驗,貼圖,自己修書,做小玩具,照顧小金魚等,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孩子自己買小東西等。
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克服困難,讓他覺得“我能行”。當孩子完成任務時,父母應該欣賞和表揚他的成就,讓他獲得成功的感覺。
當然,要注意交給孩子的任務一定要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才能讓孩子通過努力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