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初中,孩子的學習壓力變大,所學科目更多更難,很多小學時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績可能會有一些波動,孩子在學習中受到挫折就難免會產生厭惡情緒,怎么努力都學不好,看到考試成績就傷心,是很多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常見原因。
初一學生為什么會厭學
1、情感需求不滿足:
有些學生由于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于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學生廣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兒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當,則容易出現偏差,發生不良行為,產生不良后果。
2、心理壓力大: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大的壓力,將會使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生長在應試教育嚴重的今天,屬于青少年學生的自由空間少,導致不會溝通,把各方面的困難壓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內向,注意力偏差而導致厭學。在片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
3、抑郁癥是青春期比較突出的情緒問題:
在整個兒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癥的第一個高峰,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轉嫁給學生,于是拼命延長課時,加班加點,學生從早學到晚,雙休日也不得休息。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產生很多孩子都有消極、輕生的念頭。孩子們對個人的未來,對前途悲觀、絕望,有自卑心理。由于現在的家長老師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變化,導致本就少溝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極點,抑郁而輕生,更別說厭學。
4、負擔重帶來逆反心理:
為了升學率,為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為了成績能更好,老師家長給孩子施加了很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不僅學校中的課業多到孩子無力喘氣,在休息時間家長往往也會安排一系列的課外輔導,最終導致學生完全不能承受,產生逆反心理,對學些感到越來越厭倦。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于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采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放棄追求。
5、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6、討厭老師:
由于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某些失誤或不足,造成部分學生對他們產生反感,于是對他講課也不感興趣。嚴重還會延伸到討厭上學,從而出現厭學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