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寒假,處于極度放松的狀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學期,很多孩子表現出各種心理抵觸,不愿回到緊張的學習狀態。上課、作業、考試……比起枯燥的學習、動畫、電視劇這些娛樂活動確實更有趣,面對孩子厭學的心情,家長們焦急的團團轉,不知道如何解決!接下來就讓我們聊一下,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孩子為什么厭學?
小學生為什么厭學
1.學習能力
有些孩子由于本身先天或者后天智力不高的原因,學習能力自然不如別人;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有的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圍內,但學習上有閱讀、寫作或計算方面的困難,醫學上稱為學習技能發育障礙,是由于大腦在閱讀、寫作、或者是計算發育不良,對于這部分學生,如果讓他們盲目跟從正常孩子,但又不能強求,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放棄學習。
2、心理因素
因為學習是一個需要調動大腦能量,解決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問題的過程,任何影響大腦的心理因素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最常見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特征是大腦額葉發育不良、注意力和計劃能力差。智商高的孩子,因為在小學學習困難,學習可以跟工作,沒有及時治療、診斷。初中以后,由于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大,過去用蜻蜓點水的方式已經應付不來,而這些有困難的孩子,更容易放棄,所以就有了厭學。因焦慮而厭學,無法專心學習;抑郁的大腦皮層受到抑制,不聽,不學習,對于學習成績的下降很著急,認為學習不好,一切都結束了,就會選擇逃避。
3.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使兒童和青少年為一定目的學習的心理動機。它表現為學習的志向、愿望或興趣,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學習動機可以簡單地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推動的學習活動,以社會要求、家長獎勵、老師表揚、合作伙伴認可、獲得榮譽稱號、進入理想學校、追求理想社會地位為動力,為外部獎勵或榮譽,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和很大的可變性。學習活動是由內在動機引起的,學習內容本身、興趣、愿望、理想、信念、人生觀、責任感、榮譽感等向內在因素轉化,與外在動機相比,有了更大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活動的影響就會越來越持久。在幼兒中,外在動機和近距離動機是主要動機,隨著年齡和自主性的增加,逐漸轉化為內在動機。學習動機受到損傷是中小學生厭學的關鍵因素。輕則進步不足導致厭學,重則徹底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