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人角色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發生一些轉變,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后慢慢開始擺脫父母的束縛,做出一些挑戰規則的行為。
孩子的青春期是幾歲至幾歲
青春期的時間大約在10~20歲左右,男孩比女孩的發育稍晚2年,所以,女孩的青春期大約在10~18歲,男孩大約12~20歲左右,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內分泌水平的影響,青春期開始和結束的年齡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波動,而且表現為兩極性,即有時陽光燦爛、滿面春風,但很快又愁眉苦臉、暴跳如雷。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千萬要冷靜,否則很容易和孩子發生沖突。
青春期孩子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愿望很強烈,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必須依賴家庭,由于生活經驗缺乏,因此對自尊的理解不恰當,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看待,就會厭煩,覺得傷害自尊心,產生反抗心理、對立情緒。
厭學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具有厭學障礙的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習的情感上的疏離及行為上的消極,令無數家長無所適從。每個家里有厭學障礙的青少年的家長,都想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陰影,因為操之過急,或方法錯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說,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基本是服從成人意見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了。
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于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顯得十分“自戀”,同時又經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沮喪。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式
1、學會表達自己的愛意。家長和孩子之間也需要形式化的情感表達,親子間或許不需要對感情的積累,但是需要感情上的表達。家長愛意的傳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這是你們建立親密關系、信任感的開始,幫助親子建立一定溝通途徑,有了交流的機會,辦法隨之而來,矛盾也會因此減少。
2、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想要與青春期里的孩子和平交流,家長的態度、自己的角色設定需要著重注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應該被“孩子”的身份所羈絆,變得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行。
家長也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權利底下的產物,用平等態度對待孩子,這既是尊重也是要求,它可以幫助家長更輕松地面對孩子。
3、和孩子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認為父母很羅嗦,總是管閑事,作為父母雖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會方法不對,讓你的孩子不能夠接受。
所以說,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對癥下藥,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了解情況,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最佳方法
傾聽,是溝通最好的“語言”傾聽是溝通最好的語言,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往往不會傾聽,因為大多數家長在小時候沒有被他們的家長傾聽過,所以做家長了也不會去傾聽孩子,這就是不會傾聽的主要原因,我們喜歡用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畢竟不是昨天的我們。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秘籍。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家里的父母、老師、同學,而我們的家長總是把他們看成是長不大的孩子,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才安心,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難,事實孩子并非如他們期望的那樣成長。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各方面的需求,比如興趣,愛好等,在孩子做不出決定時,給予孩子恰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