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孩子步入一年級之后,家長都非常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但一年級正是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刻,所以成績不好也實屬正常,只要家長多多引導就可以。
小孩子讀一年級成績差怎么辦
1、多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充滿自信,即使他就考了一分,你也要說,我的寶寶竟然會做對這道題,你太棒了。你越擔心成績,孩子的成績越不會變好,所以多表揚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才是最主要的。
2、分析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因為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并不難,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可能與上課不認真聽講有關,也可能與課后練習不到位有關。
所以,家長要先跟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并跟老師一起分析孩子成績落后的原因和提高成績的方法。當然,家長也要說一說孩子在家的表現,這樣做就能讓老師做出更加客觀的分析,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
3、培養孩子學習鉆研的興趣。父母需要悉心觀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奇、好問,鼓勵孩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培養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輔導孩子利用多種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書、在網上搜索、去圖書館查詢知識等,讓孩子體會到攻克難題后的喜悅。
4、合理規劃孩子的學習時間。孩子還在小學一年級,何必太在乎成績?合理規劃孩子的學習時間,讓孩子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他從內心不抵制學習,甚至逐漸喜歡上學習,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上去。
5、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一年級孩子提升學習這個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會比較緩慢,要有每天進步一點點的耐心。
孩子上一年級了學習很差是什么原因
1、完全不知道學習是怎么回事,孩子們學習還沒有入門。一年級跟孩子談學習方法,似乎太早,但是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學習是一件什么事情,不會讀書,不會寫字,不會做數學題。
2、孩子的學習成績與他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有直接的關系。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這些因素,在孩子學習成績上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相對應的,培養和教育孩子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家長怎么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1、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從孩子學習習慣抓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寫字,說話,讀書,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數學。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家長長期的陪伴與鼓勵。特別是寫作業時,家長千萬不要急躁,鼓勵孩子自己多思考,也不能包辦代替。
2、培養孩子的專注性。孩子的專注力不夠的話,聽課會容易分神,做作業也會比較拖拉,家長可通過培養孩子的專注性。
例如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如果孩子做10分鐘作業就想去玩的,可鼓勵孩子再多堅持五分鐘,然后逐漸延長專注的時間,又或者多陪孩子玩下提高專注力的游戲等。
3、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孩子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時候,也是對所學知識一個復習和掌握和過程,所以這個好習慣一定要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