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刻意強求,學會正確引導,用獎力的形式,讓孩子變勤快,讓他改掉懶的壞習慣。孩子又懶又不聽話怎么辦,把孩子當朋友,去正確引導他,讓他從小養成各種好習慣。制定一定的原則性規則,必須遵守。凡事從大人做起,引導小孩慢慢改變。
孩子又懶又不聽話怎么辦
1、給孩子溝通
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來進行一次正式的溝通,可以給他講明白懶惰會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質量,因為每個人不可能永遠靠著父母來生活,當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干活了,也不能賺錢了,他再這么懶惰下去的話,可能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顧不上自己,所以一定要找點事情去做,為了自己的生活能得到保障。
2、鼓勵孩子
引導的方法有轉移注意力,用孩子興趣的活動轉移后再用具體的事例講故事,把道理很自然地融入故事中,讓孩子明白。允許孩子接受要有一個過程,即使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也不能當眾批評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多給孩子正面肯定、鼓勵、表揚,當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只要孩子的固執是合理的,就應盡量滿足。
3、讓孩子體驗生活
可以讓他體驗一下生活,讓他自己賺錢,比如洗碗洗盤子,去農場干活,根據自己付出獲得收入,不辛苦干,不給他飯吃,讓他體驗到生活的艱苦。要狠下心教育,孩子還小,他的性格還有可塑性,如果長大再改就更難了。
孩子為什么那么懶
1、父母太勤勞
孩子始終要學會獨立自理,可父母親有千萬個不放心,擔心孩子做不好,做得慢,或不安全,就算苦了自己也不放手讓孩子獨立去成長,特別是很多父母,孩子很樂意自己穿鞋,只是沒熟練動作很慢,但為了趕時間,父母在一邊催促孩子,最后實在忍無可忍,邊罵罵咧咧邊替孩子穿上鞋子。
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
2、家長比較懶惰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些家庭中如果父母也比較懶惰的話,孩子懶得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有恰恰相反的一種情況,是父母太勤快,替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了,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性和懶惰情況。
3、家長的溺愛
孩子懶惰不受管教,多數是因為家長溺愛造成的。家長對孩子過多的關心,處處關懷備至,大事小事都替他做了,使孩子養成依賴性和惰性。
雖說改正起來有點難,也要讓他自己的事自己做,一遍做不好就做十遍。使他在挫折中得到教育。只有家長下定決心,才能幫助孩子改變懶惰的習慣。
孩子又懶又不聽話怎么辦,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活的一切都是不容易搞也是來之不易的。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然后及時表揚。父母就應當先做好榜樣,教會孩子自已做一些自已生活中的事情。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講道理,多夸夸孩子,多鼓勵孩子,讓他變成一個特別勤勞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