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能認為他們的孩子太小,不能對任何事情負責。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多孩子的想法和性格都是從小就形成的,如果年輕時缺乏責任心,很容易讓他們的性格發生不好的改變,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
孩子沒有責任心和擔當的表現
1、做事拖拉
讓孩子早上自己穿衣服,半小時還穿不完;讓孩子自己做作業,他可以寫到深夜,恐怕這是很多父母面臨的現實。孩子沒有責任心,不知道對自己負責的事情,沒有緊張感,做事會喜歡拖延。
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幫助孩子培養責任心,他們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認為自己不必做好,父母會收拾爛攤子。
2、喜歡逃避問題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很重要,是孩子的必修課,以后想對孩子有希望,家長就要行動!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1、讓孩子有時間觀念,知道如何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例如,孩子上幼兒園時,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上幼兒園遲到而懲罰和責罵他們。
2、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家長在處理任何事,不論大小事,善始善終,有條有理完成做好。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要欺騙孩子。
3、做好自己,當孩子有能力做自己的事情時,就要鼓勵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無論自己做得多不好,都要肯定孩子,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時刻鼓勵他們動動腦筋,讓他們自己完成,父母為輔。
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認真對待,孩子需要父母的監督。有責任心的孩子將在他們的生活中擁有新的編程。當孩子有責任心時,父母會省心很多。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2、引導孩子重復記憶,學會溫故而知新;3、多觀察孩子,培養孩子的思維記憶能力;4、引導孩子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保持絕對的耐心。
怎樣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1、利用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我們不自覺就會被吸引,孩子也是一樣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從而加快的了解學習并且掌握它。由此可見,大腦在記憶時偏愛感興趣的東西。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在每天的空閑時間,盡可能的回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知識,并將答案寫在紙上,這樣可以引導孩子大腦思考,挖掘較深層的信息,對提升孩子記憶有幫助。
2、引導孩子重復記憶
孩子如果是無意識的記憶,過了一段時間不去重復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想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比如一些美文美句,唐詩宋詞等等,需要定期復習,“溫故而知新。”讓記憶不再是件苦差事,成為逼迫孩子的一件事情,而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憶,讓孩子感受知識的美好與神奇,主動去識記,愛上學習,提升記憶力。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記憶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哪一門課程都需要很好的記憶力,超強的記憶力將助孩子一臂之力。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可采取的辦法:1、當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輕易打斷孩子,注意孩子專注力的培養;2、父母要有耐心,重視孩子,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3、給孩子制定規矩,不斷約束孩子的行為;4、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要及時表揚孩子;5、不要縱容溺愛孩子,家長的教育理念要一致。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1、不要輕易打斷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會自己思考,家長不要輕易打斷孩子,要滿足于孩子合情合理的要求,使其擁有滿足感,讓孩子擁有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一定范圍內自己做主這樣既能讓孩子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決策力。對孩子進行專注力和自控力的結合訓練自我控制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培養,其中,專注力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孩子自控力的形成,父母可以通過情景游戲來鍛煉孩子的自我控制意識。
2、父母要有耐心
要想讓孩子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在他犯錯的時候,父母就不能態度粗暴,應該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孩子明白是非,自己下決心改正。 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對孩子的任何錯誤,即使是再小的錯誤,都應該給予重視,及時地幫助糾正。 可以由全家成員和孩子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這能讓孩子更好地約束自己,自覺地避免錯誤。
培養孩子耐心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做好示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2、家長可以延遲滿足孩子,讓孩子知道等待的感覺;3、和孩子約法三章,要時常提醒孩子保持耐心;4、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糾正孩子一心二用的習慣;5、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怎樣培養孩子耐心
1、家長做好示范
家長要給孩子做出有耐心的示范,家長有耐心又細心,能夠堅持,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表現在行動上。可以從身邊的小事來培養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耐心執著是成功的秘訣。讓孩子多做一些洗碗,清潔桌子,清理房間等小事。
2、延遲滿足孩子
給孩子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等待,從孩子小的時候,要多和孩子這樣說:寶寶等一等,媽媽五分鐘以后就來,等一會吃太熱了,這樣的話,慢慢的在生活中培養耐心。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己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差,而事實可能是孩子心中想法很多卻不敢開口,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要數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遠。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參考,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方法。
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
1、了解孩子
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差并不是一種錯,也不代表孩子心中就沒有想法。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是平等的,外向的孩子溝通表達能力強,而內向的孩子心理活動則更為活躍。而作為父母,不僅要正確看待兩種性格,也要明白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了什么樣的性格,對于相對內向的孩子,父母還是要勤加引導,首先告訴他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溝通表達能力不強,說明你強在其他方面,讓孩子自己先自信起來。
2、掌握一定方法
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內向的孩子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漸漸的提升他的溝通表達能力。比如家長可以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去和他人社交和溝通,就算是孩子和別人說話扭扭捏捏,家長也要及時鼓勵孩子,讓他從父母的認可中得到自信。也可以約孩子比較熟悉的小朋友來家里做客,讓孩子自己扮演小主人,有意識的鍛煉孩子。而家長則主要在一旁觀察,及時找出不足并改善。
都說性格能決定命運,所以好的性格可以讓人圓滑,而笨拙的性格可能會讓人做事更加困難。很多時候,孩子的壞脾氣是父母逼出來的,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品德呢?
怎樣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品德
1.允許孩子犯錯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時,都發過誓,這輩子一定要好好照顧孩子,耐心呵護孩子,不會讓他受到傷害。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想法與之前漸行漸遠,伴隨著孩子的哭聲,父母的耐心已經快耗盡了。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常說“你已經長大了,還不懂事”。在很多家長眼里,自己養孩子是那么辛苦,孩子應該懂事,應該讓人放心,但他只是一個成長中的孩子。
2.制定嚴格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