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fā)白帝城》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所以詩題一作《早發(fā)白帝城》。
早發(fā)白帝城的意思
《早發(fā)白帝城》詩句大意是:早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之外,一天就可以到達。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全詩內(nèi)容為: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是李白什么時候?qū)懙?/strong>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次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把詩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早發(fā)白帝城全詩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nèi)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輕快,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彩云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
“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還”字。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感到暢快和興奮。
最后一句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還給船添上了一個“輕”字。而“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
李白以58歲的年齡,被流放夜郎,拋妻別子,走向長途,忽然遇赦,得以歸家,心里自然十分高興。在詩中李白沒有直接抒情,但是讀了他對行程的描寫,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興奮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