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很多孩子會出現不適應學習環境和學習節奏的現象,一些孩子進入高中后,出現成績持續下滑,基礎知識難掌握牢的現象,家長擔心孩子的成績會一直下降,其實高一孩子成績不好,高二是可以趕上來的,但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恒心,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高一基礎差高二能補上來嗎
能補上來。
1、要樹立時間觀念,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要有正確的態度,能夠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因為高一基礎不太好,耽誤了一部分內容,在進入高二之后,就需要想辦法彌補,在進行高二內容學習的同時,適當抽出時間復習高一的內容。
2、要改變懶惰態度,要比別人付出更多。高一基礎不太好,不愛做作業,就是因為比較懶惰,學習態度不端正,高二學習過程中,你就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學會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爭取迎頭趕上。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效果。
3、要學會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在高二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借鑒和參考,總結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4、掌握基礎知識,然后進行鞏固,基礎知識是必須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保持好的心態,掌握正確的方法,你學習才會越來越好。
5、“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用心去努力學習,努力去改變,相信會從知識海洋中發現,其實也沒有那么難得。
高二如何高效學習
1、心態好,積極應對困難
這是第一位的,因為很多學生實際上并不是學不好,而是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導致出現心理問題,輕則出現厭學情緒,重則休學、退學。這時候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在高一面臨的一些問題,是有客觀原因的,不要太焦慮,要引導孩子去理性分析,積極應對。
2、合理分配精力
在學習中,學生必須要分清學習的主次順序,合理的去分配自己的精力,從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學習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有限的精力來幫助自己取得盡可能高的學習效率。
3、注重基礎
在高二階段,學習的任務是打好基礎,把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清楚。在這個目標達到后,由余力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層次,多做些能力題,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重視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你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4、建立知識體系
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要做好錯題集,并有效利用,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
5、建立錯題本
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孩子進入高一,成績一直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先,學習內容跨度大,連續性強。初高中學習內容跨度大,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初中課程側重于“是什么”,而高中則側重于“為什么”和“怎么樣”,所以單純靠死記硬背就學不好了。不僅如此,高中課程的聯系還非常密切,一個章節掌握不好,直接影響后面的學習。
其次,學習課程多,多數學生無法兼顧。高一因為沒有分科,所以要學習9門考試科目和多門考查科目,學習課程多,意味著作業多,學生完成作業都非常困難,而高中內容難度增大,如果不多做題,就很難吃透,所以多數學生無法把兼顧各科學習。
然后,不會主動學習。高一學生成績下滑,被動學習是其中一個因素。高中生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前主動預習教材,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后主動復習。
還有,不懂得總結歸納。總結歸納是知識點體系化的基礎。很多高一學生不會總結歸納,導致知識點形不成體系。其實,有很多需要我們總結歸納的內容。老師講的知識點需要我們總結歸納,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需要我們總結歸納,做錯的原因需要我們總結歸納。
最后,做題習慣不好。仔細分析試卷,我們會發現,做錯的題并不都是不會做的題。有些題會做但是做錯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做題習慣不好。比如把題目審錯了,把數字抄錯了,選錯答案了,答題不規范沒有拿到全部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