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估計都遇到過孩子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總是把東西據為己有,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但是效果一直不顯著。那么,怎樣改掉孩子的自私行為?
怎樣改掉孩子的自私行為
1、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切勿溺愛。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要跟孩子分享,讓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學會先考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后在想到自己。讓孩子明白父母,爺爺奶奶都是長輩,應該得到孩子的尊重和優先考慮。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來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和同情他人,促進孩子由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別人。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去幫助他人,關心他人,注意自身言行。
3、讓孩子多結交朋友、多讓孩子走出去。孩子也需要友情,需要自己的朋友,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一個人,就缺少了與人打交道的機會,父母要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走出去,去結交朋友,因為孩子會從朋友身上可以學到相處、分享、合作、互幫互助等很多好習慣,孩子慢慢受到感染就會改掉自私的壞習慣。
4、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鍛煉孩子的心性。可以讓孩子學著做家務并給予一定的零花錢獎勵,鍛煉孩子會分享的習慣。當孩子每進步一點,家長及時說明哪里做得好并給獎勵進行鼓勵和表揚。
孩子為什么會有自私行為
1、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狀態是家庭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多么無理取鬧的要求都去滿足,只因覺得孩子還小,對孩子什么都哄著、寵著,使他從小養成了“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圍著我轉,都是為我服務的”這樣一個思維習慣。
2、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反復無常,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自我封閉,盡量不同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3、父母行為影響。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一些行為處事不夠正確,導致孩子有樣學樣,便養成了自私的毛病。
怎樣改掉孩子的自私行為?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要覺得孩子小就無限縱容,遷就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養成更多不好的生活習慣,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