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環境、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兒童在性格發展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性格缺陷明顯暴露出來。自私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性格。生活中,很多孩子占有欲很強,不分享也不為他人著想,或多或少表現出一些“自私”。那么,孩子自私如何教育?
孩子太自私了怎么引導
1、不要太寵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愛哭鬧,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順從的,不能對孩子過分溺愛,對孩子的要求要有選擇性,適當的滿足,孩子提出不切實際、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并說明拒絕的理由。
2、讓孩子學會分享
教孩子如何分享可以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應該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與他人分享的好處,讓他感受到給予和給予的快樂。比如在家吃飯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和他,一人一個。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分發食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吃什么就和家人分享的習慣。
3、讓孩子結交更多的朋友
孩子也需要友誼,需要自己的朋友,但現在很多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在大城市里鄰里之間也很少交往等因素,孩子都是一個人,錯過了與人合作的機會。
這種孤獨的環境會導致孩子,自私,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家長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多交朋友,因為他們會從不同的孩子身上學到相處、分享、合作、互相幫助等,逐漸被感染,結交新朋友后,孩子們會覺得很開心。
孩子自私如何教育
1、家長應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樣學樣。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行為,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模板。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孩子就會有什么樣的性格,有的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斤斤計較和自私的行為,以此變相教孩子自私。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太突出,久而久之受父母的影響,孩子自然而然地向大人學習分享,不會自私。
2、多帶孩子出去玩
現在很多孩子不出門,就是在家玩手機、看電視,家長可以走“請進出”的方式,讓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處,其他孩子去家里有客人,也請或讓孩子出去,讓孩子一起玩,要求孩子工作關系,不要為了玩具,或者讓你的孩子帶玩具與其他孩子交流。多相處的機會,在玩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分享。
3、在家也不要搞特殊化
很多孩子很自私很自負,孩子會認為我的東西是我的,你不能動,所有的利益和結果都是以自己好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也知道自私的壞處,外面也會教孩子分享。
但在家里,讓孩子得到特殊的待遇尤為重要,孩子吃的、用的最好,也是最多的。在日常教育中,也應該教育孩子,人人平等,不是無限包容,因為他們還是孩子,在家一樣,沒有特殊待遇。
4、孩子有分享行為,鼓勵孩子
當孩子愿意拿出東西與其他孩子分享時,家長要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分享行為特別棒。同時,對于孩子的分享行為,當孩子與孩子分享時,給他一些小獎勵。
孩子自私如何教育,孩子自私冷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和行為教育,以身作則教給孩子什么是分享、平等、為他人著想。父母愛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不能做任何事只為自己著想。需要明確的是,父母的過度愛不是真正的愛,不要用自己的無私來換取孩子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