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父母來說,如何教孩子自私是一件很頭疼的事。那么,下面的學習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糾正孩子自私心理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心理
1、不要把孩子置于只享受和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自己的義務同等重要。如果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享受,而是主動與人分享。這樣,孩子就會養成尊重長輩、關心他人的習慣,而不是只為自己著想。
2、對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合理的要求說“不”
3、家長也可以用一些好的寓言來教育孩子,孩子的年齡、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的影響,孩子對直接戒律也許不能忽視,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可以根據寓言中的例子規范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孔子讓梨”的故事,讓孩子懂得謙讓的美。
孩子有自私心理的原因
1、家庭模式
今天的兒童,其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處于4-2-1家庭模式的中心。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祖父母和父母的照顧,他們在物質和情感上都以孩子為中心。他們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也沒有可以分享物質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謙虛、奉獻的良好品質。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他們自然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與人的關系,所以才會表現出自私。
2、家長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受苦受委屈。例如,當孩子看到別人玩得開心、好吃,又不能分享時,大人會說:“別哭,我們也買!”這樣,孩子對物質的需求就發展了。寬容、包容孩子的錯誤,父母看到家里的“小皇帝”脾氣,不顧合理要求不合理,從孩子身上割下來,這是孩子自私觀念的發展。
這讓孩子很囂張,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偏袒正義的權益,一切為了自己。這就是父母過度放縱培養孩子自私的地方。此外,父母的家庭角色、地位偏誤、家庭氛圍不好等,都會鼓勵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為。
3、不利的環境影響
孩子的天性好模仿,孩子的自私心理,和周圍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系。例如,一些父母或家人自私,愛小便宜,或與人討價還價,鼓勵孩子在公交車上搶座位等,都可能導致孩子逐漸養成自私心理。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不僅要看到自己的需要,還要為他人著想,要知道自己與關系中的其他成員是平等的,自己的志向,別人也有志。那么如何教育自私小氣的孩子,家長應該互相關心,關愛彼此,好東西大家共享,不許一人獨占。這樣,孩子就會養成尊重長輩、關心他人的習慣,而不是只為自己著想。以上就是如何糾正孩子自私心理的解決辦法,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