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孩子膽小性格的形成,其實是父母的原因,你為什么這么說呢? 父母真的要為孩子的懦弱負責嗎?孩子性格膽小內向怎么引導?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孩子性格膽小內向怎么引導
如何讓孩子“放的開”?
01不要急于下結論——“他缺乏信心”
其實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他在人前有點害羞,可能他真的有點膽小,可能他不想在人前表現自己。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責怪孩子。性格膽小內向怎么引導。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罵他,這樣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培養。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鼓勵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給予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02發現孩子膽小,不要猶豫,盡快引導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長大了自然會好起來,所以不干預教育。這樣的父母缺乏敏感性。事實上,如果沒有對孩子膽怯性格的教育、發展,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回避型性格。這種人格因為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被局限在自我的一個狹窄圈子里,人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發展起來。
因此,從長遠來看,這種人的能力發展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緩慢,內向和回避是心理健康發展的跡象。因此,對于膽小的孩子,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教育。
03放開孩子
不要害怕放手,讓您的孩子在生活中自律。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嬰兒,或者怕孩子摔不下來,總說:“你不行”、“你還小”。父母無所作為會培養孩子膽小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會顯得心慌意亂、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和磨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可缺少的財富。家長不要輕易拿走,而應該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特別喜歡玩沙子和泥巴,家長盡量不要干涉他的游戲方式。
04放大孩子的“亮點”
對于孩子的害羞行為,比如不滑滑梯、跳蹦床、小聲說話,家長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反應太強烈,而要善于發現和加強孩子的“亮點”,避免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最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出一些對父母來說似乎微不足道的大膽舉動,但父母必須努力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瞬間,并給予必要的、甚至夸大的表揚。
但現實中,很多家長不僅對孩子的勇敢無動于衷,甚至嗤之以鼻,還經常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你算什么,誰比你厲害”,“誰在演講比賽中得獎,你連站臺都不敢”。這些話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感到自卑和膽怯。因此,對于膽小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05樹立正面榜樣
經常給孩子講英雄故事,或者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的電影,給孩子買一些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列舉他做過的一些勇敢的行為,比如被打后不哭,或者只哭一小會,大聲承認錯誤等等。還應注意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爸爸和孩子多說多笑多玩,注意和孩子談爸爸,讓爸爸的形象和行為清晰的留在孩子的腦海里。
06通過正確的訓練,讓孩子變得大膽
比如孩子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也不敢在課堂上說話,要告訴孩子,只要想好說什么,怎么說,大膽說,誰都歡迎。你可以做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孩子要邁出第一步,及時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很容易做到。為了在客人面前說話,可以教他準備幾句話,準備送茶送水,練習。
當客人到達時,鼓勵他效仿。客人的稱贊,對他的言行是一種強化。幾次后,您將能夠進行社交。為了在課堂上大膽說話,請先請幾個和孩子關系好的孩子回家,練習講故事,一個人講一個故事。幫助您的孩子提前準備一個短篇小說。如果你說一次,下次你會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