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管教孩子,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有自控力,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那么,小孩子自控力差怎么辦呢?
小孩子自控力差怎么辦
1、教導孩子對糾正做出積極的反應
大多數孩子不喜歡被糾正,他們的反應要么是攻擊性的,要么是消極的。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是,人們經常必須遵循自己不喜歡的方向。
教導孩子以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行為回應。這需要自我控制,并幫助孩子學會控制他們的沖動。對糾正的良好反應有時很難學習,但這將讓他們永遠受益。
2、許多社交技巧需要自我控制
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品質時,表揚他們,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傾聽、知道何時及如何打斷、控制憤怒、完成任務后在匯報,所有這些都需要自控力。
3、學習責任
早晨的例行公事、家務和家庭時間表成為孩子們學習責任和自控力的機會。
責任就是在沒有人注視的情況下做正確的事情。負責任的回報就是獲得特權。如果他們能在早上特定時間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昨晚,他們晚上就有多玩半個小時玩具的特權。
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不定規矩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父母沒有制定好規則的結果,當孩子自制力不強時,家長可以介入,通過制定規則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有了規則,孩子就會更加注意行為。
2、父母提供錯誤的例子
比如說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結果自己卻玩手機,這是就是明顯的雙層標準。再比如說讓孩子努力學習,自己卻不務正業,這顯然也是缺少說服力的。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言行有關系,孩子的自控力差也有可能是來自家長自控力差的影響。
3、沒有給孩子適當的指導
當孩子缺乏自制力時,父母只是嘮叨說教,而不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當發現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不及時糾正,而是盲目批評,更不告訴孩子正確的應對方法。久而久之,孩子自控能力差的習慣就形成了,家長就錯過了干預的最佳時期。
在對待小孩子自控力差怎么辦時,家長不要過于說教或者批評指責,因為對于成年人來說自控力也很難達到。在培養孩子的自控的過程中,家長的行為示范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會讓孩子有正確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