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固執、經常反抗父母,讓家長們心塞又無可奈何,常常感慨自己的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那么,養了一個不聽話的兒子怎么辦?
養了一個不聽話的兒子怎么辦
1、細心觀察,對癥下藥
孩子叛逆,一方面是孩子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里的主意也開始增多。當家長下達的命令與孩子內心想法不同時,他便不會聽父母的話。另一方面是家長沒有察覺到孩子不好的情緒,發現某些問題后直接吼罵他,導致其逆反情緒加重,便會反抗父母。因而,想要根治孩子的不聽話,首先要找對根源,對癥下藥。
2、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
雖說現在已經是文明社會,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仍然有家長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但打罵能起到短暫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因而打罵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3、善用獎勵而非懲罰
如果家長只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利用懲罰措施去威脅他,他就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善用獎勵反而比一味地使用懲罰手段更加有效。
4、制定規則
孩子對世界是好奇的,甚至有些“膽大”,但孩子不清楚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這就要求父母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明確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該做的,而且了解做錯事是要負責任的,這樣就會減少孩子不乖的行為。
兒子不聽話的原因
1、父母的強勢阻礙了孩子自主意識的發展
中國的父母大多是比較強勢的,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如果是兩歲以下的孩子,是很容易聽從父母的。可孩子在兩歲就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他開始出現自主意識,他想自己選擇吃什么不吃什么,玩什么不玩什么。這時候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可以讓孩子在一定范圍內自己做出選擇。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的感受、想法置之不理,那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宣泄,他就可能出現不聽話、砸東西等現象。
2、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在發展他的好奇心和運動能力
孩子從兩歲開始,好奇心會變得特別強,哪里都想碰一碰,哪里都趕闖一闖。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此時的孩子真是膽大。此時父母就很擔心孩子受傷,從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過多干預和限制,導致孩子產生情緒,更想和爸媽對著干。另外,孩子從兩歲開始,就進入了動作敏感器,主要是四肢的活動會變得更加頻繁,這時就需要父母一方面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一方面耐心疏導。切不可訓斥、打罵,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3、父母的說話方式不對,導致孩子不愿意聽從
生活中我們經??梢月牭揭恍└改缚偸窍矚g用命令的口吻指使孩子做事,或者很強勢的告訴孩子不行,而且不給出理由,使孩子失去了和自己平等對話的權利。這樣就會壓制孩子表達想法的積極性,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說,然后也越來越不愿意聽。所以,要想讓孩子聽話,就必須尊重孩子,對孩子的要求表示拒絕時必須認真給出理由,并且積極鼓勵孩子和自己談話,這樣才能形成良性溝通。
養了一個不聽話的兒子怎么辦,當父母發現孩子“不聽話”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冷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反抗。同時,父母需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只有交流思想,父母和孩子才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