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長來說,娃娃叛逆是最令人頭疼的了。那么,娃娃叛逆期怎么處理?
娃娃叛逆期怎么處理
1、溫柔堅定堅持原則
2-3歲的孩子還沒有樹立是非觀念,沒有規則感,只是在自我意識的驅動下堅持自己的行為需要。當孩子覺得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哭”“發脾氣”,以此來脅迫大人,以求得到滿足。因此,在這個時期,我們需要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堅持原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鼓勵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2-3歲時,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所以會出現一些叛逆的行為。因此,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有效緩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叛逆行為。
3、培養孩子的全面獨立性
兒童的獨立性不僅是指獨立行為能力,獨立性還包括:獨立思考能力、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歲時,兒童具有一定的行為能力。大人需要鼓勵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練習自己的事情,鍛煉獨立的行為能力。孩子越獨立,就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不會因為做不到而失去控制。
娃娃叛逆期的表現有哪些
1、情緒開始不穩定:孩子一直脾氣暴躁的表現不穩定,情緒難以控制,容易上火,有點不開心的表情很容易激動,經常大喊大叫,大發脾氣,而且父母總覺得爸爸媽媽嘮叨不休,而且只要至于他說的話,就不能聽了,甚至摔門,敲桌子,鎖門,等等等等。
2、叛逆的心態:強烈的叛逆心態,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尤其是在家),總覺得被控制,沒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在家跟父母甚至兄弟姐妹吵架,經常說不完老師在學校布置作業,愛找借口,甚至開始撒謊。
3、以自我為中心:叛逆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會顯得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尤其是父母,用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給父母總覺得是一種嘮叨、重復,回家后回答父母的問題,交流總是愛忽略,或處理。
4、有時也表現為情緒低落:個別孩子可能情緒低落,語言少,與老師、同學交流,也與家里父母交流,開始封閉自我,可能在小說或網絡中,特別注意左-落后的孩子或單親家庭,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得更早、更快,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甚至嗜睡不想上學。
娃娃叛逆期怎么處理,應對孩子的叛逆,最關鍵的是家長和教育的態度,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和特點,才能在孩子人生道路的關鍵時期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才能真正做到不打,不罵,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