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一個體質,心里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青春期讓男生女生慢慢褪去兒童的稚嫩,開始形成自己的個性觀念。在這期間容易產生叛逆心理,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否則容易犯錯。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引導呢?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引導
1.父母要學會去理解孩子,與孩子保持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給予支持和鼓勵,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參與
2.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這樣才可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3.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自己把自己當大人看,渴望獨立,父母不要去干涉
4.父母要多鼓勵,少批評,孩子自尊心強,要正面的去評價
5.鼓勵孩子樹立正面的價值觀,青春期的孩子年紀小,沒有社會閱歷,對好壞不能正確地分辨,父母一定要引導好
6.進入青春期后,孩子身體發生明顯的變化,父母要講解青春期的知識,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讓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青春期的孩子的特點
一、喜怒不定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生氣,有時候一件很小的事情在他們看來跟天塌了一樣重要,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就被惹怒了。
二、自我意識強烈
簡單的來講,就是“天大地大我最大”、“世間無我這般人”。在叛逆的孩子看來,自己是最重要的,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轉動的。他們往往我行我素,不喜歡聽別人的教導,而喜歡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為了顯示自己的獨一無二,不管是衣著還是言行,都會表現出強烈自我的風格。
三、挑戰權威
青春期的孩子相信,權威是不可信的,他們擁有非常強烈的表現自我的欲望。因此總是故意做一些家長不允許,學校明文規定不能做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強大的。
四、排斥正統
在青春期的孩子看來,那些乖乖學習的好孩子是老師喜歡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是背叛者,所以他們不喜歡這樣的人。
五、喜歡被當成大人看待
這是青春期孩子顯著的特征,在這個時期,他們尤其不喜歡父母說“崽崽你要聽話”、“作業做完了嗎”、“你還小,這種事情不用你操心”、“你不懂”之類的話。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他們不喜歡被當做孩子看待,覺得這樣的話自己是不受尊重的。所以,他們往往通過反抗父母和老師來向他們展示——看,我可以與你對抗,我長大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最重要的是心理,精神上的鼓勵。青春期的孩子處于身體的變化,心情浮躁,性格叛逆期間,是少男少女自主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要正確教育和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不能把你的思維和處事方法強加于孩子,要在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來教育和引導孩子,相對就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