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忍受度,又被稱為抗挫力,指的是面對挑戰時,是否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即使無法跨越,也能以適當、樂觀的方式來面對。那么怎么鍛煉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呢?
怎么鍛煉孩子的受挫折能力
1、適當的挑戰
家長平時就應該給孩子適時的挑戰,例如多跳一下跳繩、多寫一行生字,在孩子能力范圍內鼓勵孩子多做一些,當孩子達到目標,不僅可以享受這份成就感,更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提升。
2、放手讓孩子做
現代社會由于少子化因素,家長對于孩子總是寵愛有加,因此事事幫孩子做好,這使得孩子獨自面對挑戰時採取逃避策略。多鼓勵孩子去做,父母只要一旁觀察并在適當時候給予鼓勵或協助即可,這讓孩子不僅從錯誤中獲得成長,也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
3、情緒可以發洩,時機很重要
即使是大人,遇到不如意時也會利用哭泣的方式來發洩,但對孩子來說,他們無法選擇適當的時機表達情緒,因此常見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哭大鬧。建議家長每天睡前與孩子談話,讓孩子表達今天的各種情緒,協助孩子做正確的情緒管理。
挫折教育有哪些誤區
1、不要人為的制造挫折
我們人生中有著太多的挫折,這一切都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家長并不需要再去刻意的制造去考驗孩子。如果當孩子面對這些人為的挫折無法很好的做出正確的處理時,便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反而使他們變得自卑。
2、不要完全坐視不理
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抗壓力,在孩子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選擇無視,以此來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去解決。但是由于年齡的原因,孩子還是會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幫助,這時家長就應該給出自己的建議,給孩子以解決挫折的指導。
3、要及時的給予疏導
孩子們在遇到挫折之后難免都會出現一些低落的情緒,這時家長們千萬不能嫌棄孩子,當然也不能過分的去夸獎孩子,因為這些方法都非常極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予他們必要的安慰,疏導他們不適的情緒,使得孩子們能夠盡快振作。
挫折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遇到挫折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用積及的態度面對困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