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時,老師經常說“好腦瓜不如爛筆頭”,意在告訴我們一定要有勤奮,一定要吃苦耐勞的精神,那么,孩子要學會吃苦?
孩子要學會吃苦
1、讓他親身體會艱辛
對孩子進行苦累教育,家長要“克服”自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讓他親身體會艱辛。當然,城市很少有做農活這樣辛苦的體力勞動,那這時生活中的一些小辛苦,爸媽就不應該替孩子承擔了。比如,當孩子已經可以大到自己坐公交車上下學的時候,家長就不要擔心公交擁擠不便而每天接送他,盡量讓他自己坐公交上下學。
2、教他做事有始有終
教孩子做事時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是苦累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其實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可能遇到各種辛苦,比如養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期間會面臨清理糞便的問題;要種好一朵花,就要按時給它澆水;
孩子想買一個心儀很久的玩具,就不能每天花錢買零食吃等等,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常半途而廢,最終會一事無成。這樣孩子慢慢地就能清晰認識到克服困難的重要性,這對他以后成長非常有用。
3、讓他明白苦盡甘來
讓孩子吃苦,其實重點不在吃苦本身,而是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吃苦可以得到收獲,有付出的收獲會更讓人開心,所以,家長應該及時給他一定的表揚,還要注意提醒孩子感受收獲的快樂。
每次克服困難以后獲得的快樂,會成為他以后勇于面對困難的動力。
哪幾種苦是孩子必須吃的
1、讀書的苦
“讀書無用”是假的,但凡在讀書路上堅持下來,并且取得一定成就,這個人的意志力差不到哪里去。在某個層面來看,高考、考研、國考應該是中國最公平的跨越階層的方式,也是每個孩子人生重要的階段。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說讀書辛苦,就輕易讓他放棄,告訴他,讀不成書,在社會會更累,未來的日子會更苦。
2、勞動的苦
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做家務就是其中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舍得讓孩子吃勞動的苦,不是不愛的表現,反而是深愛的表達。一個人只有親身體會生活的不易,才會真正懂得如何去珍惜人生。
3、批評的苦
孩子有錯就得糾正,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批評,才不會那么玻璃心。平時在家里,孩子做錯事情了,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讓孩子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的過程,孩子才能在錯誤中學習。
但批評孩子,是一門藝術。批評的目的不是認錯,而是改錯,不是壓制,而是成長。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解釋的機會,但絕不在原則上進行妥協。
總而言之,如果什么辛苦都不用付出,孩子就無法真正感受獲得的快樂,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容易有較大的挫敗感。所以,家長一定要適當讓孩子接受苦累教育,一點點培養他堅強的意志,這樣他以后才能用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