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孩子大都是樹蔭下的花草,很少體驗過勞動的辛苦和幸福感。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樹蔭之下,他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都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吃苦?
如何讓孩子學會吃苦
1、給他們做家務的自由
通過勞動,思想才能變得健全;只有通過思想,勞動才能變得愉快。
當孩子表現出做家務的意愿時,家長要予以鼓勵,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出色完成。他們做家務的過程中,家長的頻繁指點會使其產生厭煩情緒。可以在一旁適當指導幾句,不要在意結果,只需要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習慣。
空閑時也可以帶著孩子體驗農活,那種在陽光下揮灑汗水的感覺,能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來之不易。經常勞動的孩子,不但塑造了堅毅的品格,也能夠懂得父母的辛苦,今后也能夠真正地獨當一面。
2、鼓勵他們獨自面對挫折
經歷過挫折帶來的心理落差,以及獨自解決問題之后的快樂,能夠使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堅強。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要過多干涉,給他們獨自思考并解決的時間。也可以通過溝通給出自己的建議,商量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孩子成功解決問題時,家長也要予以鼓勵,提高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心。今后遇到各種困難,他們也可以微笑面對,愈挫愈勇。
3、多培養孩子在集體的幫助下克服困難
這就要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團隊的力量更容易讓孩子克服困難。實生活中一個成功的人,并不是學習最好的人,也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能吃苦耐勞,有堅強毅力的人。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我們除了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等方面之外,還應該關注其他方面,比如說吃苦耐勞的品質。
家長要讓孩子承受這3種苦
1、學習的苦
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孩子不僅在學生年代要擁有,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時刻學習,才才能保持進步。當孩子放棄的學習時間越來越多,選擇的玩樂時間越來越多,他們會更不愿意吃苦。
因此,家長不妨從小就培養小朋友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的耐力越來越高,之后也更愿意抽出時間學習。
2、忍受欲望的苦
超前消費、存不下錢是很多年輕人的常態,等需要錢急用的時候,還是要找家長幫忙。有時候問他們,錢花在哪里了?可能自己都回答不上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因為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能忍受住自己的欲望,比如當主播推薦產品時,或突然想要最新的電子產品時,錢就花出去了。
3、批評的苦
網上有這樣一個漫畫表示:以前的孩子沒考好時,家長會拿著成績單質問小朋友;而如今的孩子沒考好時,家長會拿著成績單質問老師。
這也說明,現在有些家長非常溺愛小朋友,不愿意他們受一點批評,但這會讓孩子覺得,所有的錯都是他人的,自己是對的,從而變得不負責任,自私自利。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羽翼,獨自前往人生的天空。過多的保護,只會讓他們被風雨勸退。我們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不畏挫折的精神,不斷強化他們的前行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