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父母有的時候就是寵孩子往往不自知,不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自己省吃儉用的結果就是把孩子嬌慣成了一個不知感恩,自私自利的人。那么,不吃苦的孩子怎么教育?
不吃苦的孩子怎么教育
1、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能讓他們自己做的自己就不要插手,現在吃點虧犯點錯未必是壞事,平時多讓孩子做點家務,平時帶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長大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嘗試打工賺零花錢,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于社會和他人的接觸中吸取接受現實教育。
為人父母要讓孩子有種不怕吃苦的精神,將一切挫折看成成長的挑戰,勞動是光榮的,不僅能夠賺錢更重要的是能夠贏得尊嚴,實現人生價值,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
2、讓孩子明白苦難的力量
吃苦教育越早越好,可以在小時候親子共讀的時候就讓孩子明白苦難的力量。當孩子精神世界得到充盈,遇到苦難的時候才不會只想要尋求大人的幫助,自己除了哭什么都不會做。“吃苦”是孩子成長的一劑良藥。
孩子在吃苦的過程中要懂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真正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苦盡甘來。
3、不讓孩子現在吃苦,將來社會要加倍讓孩子痛苦
孩子從小是在父母和家人的呵護中長大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牽動大人的心。都說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衣食無憂,盡管學習壓力大,可來自身后家庭的強大支撐可以讓孩子擁有最大限度的快樂和自由。
現代教育崇尚尊重孩子的人格,盡可能的讓他們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家長也有條件不僅不讓孩子吃苦,還能通過滿足孩子,來彌補家長小時候沒有吃過玩過的遺憾。
"吃苦教育"搞定3處壞習慣
1、不懂得感恩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都不知道感恩,對父母不夠尊重,身姿產生叛逆行為。有很大的原因是大人把孩子當做"一家之最",倍加寵愛,孩子想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形成一種非正常給予與被給予的關系。
讓孩子吃點"苦",能讓孩子明白一切成果的得來都是有原因,父母也不是什么東西都是憑空獲得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感受父母的不易。
2、浪費糧食
浪費糧食是很多小孩子的通病,因為孩子年齡小,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大米,是一個家庭里最基本的主食,人人都買得起,人人都要吃,但正因為它的普遍性。
導致家長疏于告訴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讓孩子學會珍惜糧食,就要讓孩子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
3、輕易放棄
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寵愛甚至溺愛。家長事事包辦,致使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缺乏風雨的洗禮,一旦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挫折易出現一些極端行為,缺乏愈挫愈勇的吃苦精神。
當然,這里的吃苦并不是刻意制造各種挫折和苦難來折磨孩子。更多的是指家長要狠心放手,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在生活、運動、學習上舍得讓孩子吃苦。
不嬌慣不放縱,讓孩子自然面對生活中出現的苦難和挫折,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吃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