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孩子打媽媽,家長要保持冷靜,找到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但主要的還是要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只有家人之間充滿和諧,家長做好榜樣,教會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緒,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14孩子打媽媽后如何處理
1.立即阻止孩子的行為。父母在看到孩子出現打媽媽的行為時,尤其是孩子第一次有這種行為時,必須立即加以阻止,而不能把它當成一件小事,甚至覺得孩子挺好玩的,一笑了之。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還能博得大人一笑,今后會繼續這樣做。
2.冷靜地溝通和教育。父母在阻止了孩子的行為后,不要立刻發火或者動手打回去,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抗和恐懼。而應該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后,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了解他為什么會打媽媽,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的情緒和行為。
然后向孩子解釋打人是不對的,會傷害到別人和自己,要尊重和愛護媽媽。如果孩子能夠認錯并道歉,父母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善于傾聽孩子不良情緒。爸爸媽媽不要害怕孩子有負面情緒,日常生活中要密切關注他的思想變化。當孩子有憤怒、焦慮、叛逆等情緒時,要耐心傾聽他的感受和訴求,給予理解和支持,并教會他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和宣泄情緒,比如說話、畫畫、運動等。
4.樹立榜樣。家長以身作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的孩子打人是看到爸爸媽媽有著打人的行為從而進行模仿的。所以當孩子打人時,家長應該審視自己是否也存在著打人的行為。如果有的話應該及時的糾正,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孩子的榜樣。
14孩子打媽媽的原因
1、父母的過度保護。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干涉,使孩子無法在心理上長大成人。在12歲的年紀,性格特點仍然是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一旦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就會使孩子反過來怨恨自己的父母,就會通過暴力表現出來。
2、青春期的影響。隨著身體的成長,青少年向擁有更廣闊的空間,而母親過度保護形成的獨立能力差及人際交往的能力不足,加深了他們的苦惱,當媽媽進行管教的時候,便會出現反抗,就開始對母親拳腳相加。
3、性格原因。打媽媽的孩子,可能性格偏內向,有很強的的完美欲和強迫傾向,性格一般具有反抗性、任性、固執、自我中心,缺乏責任感,面對父母的關心無法正常消化和認識,就會動手打人。
12歲孩子打媽媽反映出哪些問題
家長脾氣很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一切都很陌生,只有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
如果家長的脾氣很差,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也會學會這個行為,做事情總是很極端,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和別人發生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