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偷錢屢教不改,這些行為都表明了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保留孩子的尊嚴,謹記人前不教子。
孩子在家偷錢屢教不改怎么辦
孩子之所以偷錢,說明他有了經濟獨立的意識,想要自由的支配金錢。對于這一點,父母應該更多的鼓勵,讓孩子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金錢。所以,不要責罰,更不要打罵,而是詢問原因。
很多孩子偷錢,是因為父母管控的太嚴,尤其是對男孩子。總想要讓他們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窮養”,經濟方面嚴格管控,才導致孩子出現偷竊行為。建議家長合理的給孩子零花錢,讓他獨自去支配,就算一天花完也沒有關系。
言傳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家庭氛圍特別重要。生活中,父母要多向孩子傳遞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明白誠實的重要性。同時,不要克扣孩子的零花錢,該有的零食和玩具,還是應該滿足。
還需要給孩子制定規則,讓他明白偷竊的嚴重性。只有合理的遵守規矩,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免受傷害。若是發現孩子屢教不改,并且呈現病態的偷竊心理,家長要及時帶他求醫,通過專業的輔導,才能徹底遠離偷竊。
孩子偷錢的原因
1、孩子沒有零花錢。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社交圈擴大,交的同學和朋友也越來越多,孩子們之間會有一些課外的社交活動。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和保護隱私的概念增強,不愿意跟家長透露錢用在哪里。所以如果這時孩子沒有零用錢,就很可能會出現偷拿錢的情況。
2、孩子第一次偷拿時父母沒有及時教育和制止導致孩子養成習慣。父母在孩子第一次偷拿時的反應和做法很重要。有很多爸爸媽媽在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拿后沒有當回事,想著反正就拿了幾塊錢,沒什么大不了。就是因為第一次父母的“不重視”,讓孩子有了放心大膽偷拿的勇氣。
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覺得“偷拿”也是理所當然。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事不過三,一旦超過三次,就會養成習慣。
為了避免孩子再發生偷錢行為,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給予不要超出需求。很多父母因為寵愛孩子,所以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滿足,當孩子有要求時常常會給孩子超出預期的東西。就像是想要一雙鞋,卻給他配了整身衣服,這種做法不利培養孩子金錢觀,也不利于孩子的未來成長。
因為小時候什么都能夠被滿足,所以對很多東西都有著高要求,一旦未來有什么東西滿足不利預期沒就可能走上極端。
2、不要與孩子講條件。有些父母很喜歡跟孩子做交易,孩子的很多需求都要用一些東西來換才可以,這樣的習慣并不好。講條件容易給孩子灌輸一個錯誤觀念,孩子會認為只要講條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旦講不通就認為做不到,而用一些錯誤的舉動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樣對孩子未來成長非常不利。
3、讓孩子自己“管錢”。很多家長害怕亂花錢就不給孩子零花錢,特別是小時候有出現“偷錢”行為,父母就更加緊張,把家里的錢都避開孩子,常常對孩子不信任,這樣培養不好孩子的金錢觀。
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來換取零花錢,這與講條件不同,這可以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煉,獨立性也會因此變好。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了解他、尊重他、接納他,平時父母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孩子做榜樣,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