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開始標榜自己的個性,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此時如果父母過多的干預,會引導孩子的對抗心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下面詳細為大家介紹下小孩的叛逆期是什么時候?
小孩的叛逆期是什么時候
人都有三個叛逆期。
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
七歲左右,就會出現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眾所周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伴隨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總是不聽話、愛發脾氣、以自我為中心,這是階段性的。
建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行管教、要平等對話、換位思考、共同協作,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他需要的是朋友而非領導。
小孩叛逆期會有哪些表現呢
1、不服從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但他們仍然心事重重,特別喜歡反駁別人的意見,有時候會不相信父母的話。其實,叛逆期的孩子不愿意接受家長在與別人的意見不同的地方,這屬于不信任的表現。
2、避而不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直接和父母對著干,有些孩子會選擇比較中性的態度。既然他們的內心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所以他們就直接會選擇避而不談的方式。比方說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后,他們會把自己的房門緊緊地關起來,即使父母需要進入,也需要征得他們的同意。
但這些行為在很多的中國家長看來并不合理,因為孩子關著門以后,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可能親子之間彼此的信任也在這個時間開始逐漸降低。
3、沉默不語。還有一些孩子會在家長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選擇沉默不語的方式。他們能夠完全聽到家長在說什么內容,也能夠明白家長的心意。但是為了避免親子之間的尷尬,他們會選擇不說任何話。這種拒絕溝通的方式,相信家長很快就能感覺到,也會讓家長感到非常的痛心,但是很多的問題其實就是出在家長自己的身上。
引發孩子叛逆的原因
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逆反。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每天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適時調整,切不可因孩子與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做實際上漠視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孩子不能采取高壓政策,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對于不同逆反期的孩子,父母需區別對待。對較小的孩子,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給出選擇等方式引導;對于較大一些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正面引導和肯定的方式引導。
父母言行不一或身處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更容易逆反。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榜樣,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只會招來孩子的不滿孩子。
另外,父母關系緊張,經常吵架,孩子要么厭惡父母的行為,要么逃避這樣的氛圍,父母將無法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孩子只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