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闖禍、不聽話的現象,此時又是如何教育孩子呢?隨著教育水平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為不該打孩子,可是面對不斷惹事,不聽勸說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是好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可以打,但絕對不能“出氣式”的打。
家長有時候會把工作上的煩惱會帶到家里,這個時候看待孩子的錯誤是戴了“放大鏡”的,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著急上火。雖然的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懲罰孩子,但是,有的家長會在打的過程中,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冷言辱罵孩子,這都是不可取的。
如何避免打罵孩子,成為溫柔的父母呢
1、給孩子設定界限與規矩,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規矩與界限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可以,哪些行為不可以。事前約束比事后用粗暴的打懲罰要好很多。
比如日常里,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不論有什么事,受了什么委屈都不能離家出走;如果要和同學出去玩,一定要提前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如不能按時回家,要打電話給父母說明情況,以免父母擔心。
2、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有自尊的,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回到家里,私下教育,試想我們是不是也不喜歡當眾被批評?所以,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顧忌的打罵,貶低,譏諷,將孩子的顏面狠狠地碾碎,踐踏,無疑會讓孩子受傷。
3、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溫柔的和孩子交流。作為孩子的父母,只有認真傾聽對孩子的訴說,才能產生交流中的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完兩句話,就不耐煩了,那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家長應該學會傾聽、樂于傾聽,才能真的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的了解孩子,才能用父母的體貼去解決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
打罵孩子的幾個原則,不得已打孩子時,一定要謹記
1、就事論事。只針對孩子嚴重的錯誤進行教育,任何時候都不要翻舊賬,只能就事論事。
2、不要當眾打孩子。哪怕孩子做了錯事,父母也不要當眾打罵,要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很多父母光想著教育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當著眾人面去教育,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能以“打”為先。說真的,孩子知道自己犯錯后,內心還是有些害怕,因為他不知道父母會如何懲罰。僅憑這一點,就說明孩子還有改正的余地,父母沒必要事事都打罵他們。如果打罵的次數多了,反而就不管用了。要知道,打只是手段,讓孩子認識錯誤和改正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