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初三之后,距離中考就越來越近了,所以學業上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再加上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很容易受不良情緒的困擾,做出許多叛逆的行為來。
孩子馬上初三了家長要怎么做
1、父母要管控自己的情緒,要顧及孩子的自尊。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情緒容易激動,一旦他們與家長意見不合,可能就會頂撞家長。
當孩子與家長頂嘴時,家長即使是再不滿也要保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一看到孩子頂嘴就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因為這樣做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得雙方的情緒更加對立。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注意批評孩子的分寸和場合。如果家長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即使家長說的是對的,他們也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尊嚴頂撞父母,這樣家長和孩子都會很尷尬。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應該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針對眼前的事情和他們講道理,而不要老賬新賬一起算,甚至貶低挖苦孩子和貶損孩子的人格,這樣做都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避免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嘮叨。初三家長總是想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這種關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就是經常掛在嘴邊的詢問、叮囑。
家長們總想知道孩子在學校一天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績怎么樣……殊不知,孩子在學校里緊張學習了一天,已經非常疲勞和煩躁,再聽到家長的嘮叨,情緒肯定更不好。
初三家長需要學會傾聽,有時“不說”的效果要比“說”好很多。很多時候,孩子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教育者,而是一個傾聽者,特別是在中考復習的沖刺階段,當孩子把話說出來以后,內心的壓力和緊張情緒就能得到一定緩解。如果家長一定要“說”,就說說孩子現在面臨哪些問題,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在教育初三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發展同樣重要。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文藝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
初三的孩子如何教育
1、尊重孩子的個性。初三的孩子正處于身心變化的時期,他們需要被呵護和理解。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發展階段,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建議。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不要輕易發火或指責,應該耐心傾聽并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2、提高溝通效率與質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家長應該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情感需求,并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同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目標和計劃,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并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初三孩子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初三學生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心理特點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初三學生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還沒有成人那種深刻而穩定的心里特點,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缺乏社會經驗。由于初三學生心理特點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