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感覺到了困難,尤其是在管教已經覺醒自我意識的孩子時,家長更是要費盡心力,多多去引導他們,但是有些孩子不僅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還一味地跟父母對著干。
孩子和父母對著干是什么原因
1、過度溺愛。一些家長不注意教育方式,一味地溺愛孩子,凡事都會滿足孩子,時間一久孩子便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態,尤其進入青春叛逆期,自我意識更加強烈,若是不能如自己所愿,更是目中無人故意跟家長作對。
2、父親角色的缺失。很多家庭多是母親承擔起來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責任,而父親只需要好好工作養活家庭即可。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對孩子的嚴加看管,很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因此與母親對著干再正常不過。
3、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出現和家長對著干的情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對于家長,平時跟孩子說的:不準、不要、不可以等等,一類限制孩子行為的事情,會讓孩子感到非常好奇。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只不過大人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對事物了解也不是很片面了,可是孩子不一樣,孩子內心是天真的,越是禁止他們去做什么事,他們越想要去探究家長所禁止的事情,到底會引發什么樣的后果。
4、想引起家長關注。孩子出現和家長對著干的情況,家長要開始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一些感受,孩子很有可能通過和家長對著干的方式,想要重新引起家長的關注。
比如家長最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那么孩子在家里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一種抗拒的狀態,家長讓他們洗手,他們會拒絕,讓孩子上床睡覺,他們也不會乖乖聽話。
如果不正確引導,孩子將會受到哪些影響
1、任性。孩子總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父母如果不注意引導,孩子就會要求事事都必須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如果不能及時滿足他的意愿,就會發脾氣或撒潑耍賴,長此以往,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任性。
2、親子關系緊張。父母善意的提醒或建議,總是被孩子拋在腦后,孩子還故意與父母唱反調,可能會使父母產生心理不適甚至焦慮,容易引發親子沖突,影響親子關系。
小孩和父母對著干怎么辦
對于叛逆期的男孩子,第一不能完全控制,管的越嚴越是逆反叛逆;第二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不管不問,等到孩子行為發生偏差只會后悔莫及。
我們要做的是看見孩子成長,然后適當放手,放手的背后是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與尊重,我們要相信孩子可以獨立處理事情,并且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盡可能的支持鼓勵。
我們要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立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在外人面前貶低、嘲諷孩子,不隨意給孩子扣帽子,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在這個過程中找回與孩子之間的邊界感,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必事事包攬,不必強行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求同存異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最后,我們應學會傾聽,了解孩子心之所想,同時穩定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犯錯,叛逆期出現逆反行為在所難免,給予更多允許,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做好自己,孩子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