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態度,也要注意多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千萬不能再按照之前的教育方式了,因為這樣只會引起他們更為強烈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與建議
1、在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時,家長們要注重與他們的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正在經歷身心變化,他們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和支持,理解他們的情感和經歷。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
2、家長也要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應該引導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鼓勵他們積極面對挑戰和困難。同時,他們也要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
3、引導青春期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的關注和支持。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需要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贊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和幫助。
4、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5、關注孩子周圍的交友圈。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會在迷失中尋找自己,家長要引導孩子,以防孩子在交友不慎時迷之失自己,一旦出現不良情況,家長首先不能暴躁,不能對孩子的行為一刀切,應該幫助孩子找到新的優點后替代缺點,讓孩子重新認識自我。
6、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原則,遷就孩子的錯誤。我們強調給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應該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確是錯了,就不能任何遷就,一定要嚴肅指出,并做出相應的解釋,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錯了就敢于向孩子承認。
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1、叛逆。進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知識和視野相比以前較開闊,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叛逆心理及表現。
2、獨立意識很強。青春期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賴于父母,特別需要自己的空間,需要獨立思考,需要一定的自由權利,對某些事情會捍衛自己的觀點。
3、心靈空虛。在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似乎對任何事物都缺乏興趣,提不起精神,感覺身邊的一切都很無趣、沒有意義,整天無所事事。
想要做到有效溝通,家長必須學會傾聽
這里的傾聽主要在于針對溝通困難的問題,為什么孩子逃避溝通?為什么話不投機半句多?因為家長總是好為人師,總是習慣讓一次輕松地對話變成批判反思會議,總是不自覺地向孩子輸出一堆說教。
即便成年人也不愛聽說教,試著換位思考一下,不是每次溝通都要以教育為目的,以學到知識為終點,輕松地不帶有特定目的的對話,減少自己表達欲望,允許孩子自由表達的對話,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更了解他們。
從尊重到信任再到傾聽,任何一個步驟都需要家長慢慢摸索,找到其中的平衡,當然家長也要不斷成長,自我改變,這樣才能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