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9歲的孩子不聽話能不能打
不能打。
當小孩不聽話時最好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并不是一種科學的手段,只有當孩子觸犯到原則上的問題時,比如玩水、玩電、玩火時,可以適當用打的方式讓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讓孩子遠離危險。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尤其是在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家長如果不正確教育孩子,可能給孩子身體和心靈都造成不好的影響。
當孩子實在不聽話時,家長可以冷靜對待,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可以讓孩子適當冷靜,家長也不要急于去說服他,等孩子安靜下來后,再給孩子講道理,可能孩子就樂于接受了。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后果,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么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后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打罵孩子的危害
首先、父母粗魯暴躁的行為是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改變的直接原因。尤其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本來就比較叛逆,父母若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產生恐懼和焦慮,形成抵觸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其次、會使孩子變得懦弱。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恐懼,見到爸媽就發怵,躲避、遠離、不敢接近。由于害怕挨打,爸媽讓他干什么,孩子就會本能的完全順從,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會變得懦弱、自卑。
最后、會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難以相處。經常挨打的孩子,長期壓抑的情緒難以得到釋放,脾氣會變得十分暴躁。
9歲孩子不聽話正確教育的方法
1、嘗試溝通。在進行親子溝通時,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不要一味地說教,更不要嚴厲的指責,讓孩子能在溝通中得到幫助,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解決問題,而不再是亂發脾氣,甚至叛逆、不聽話。
2、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有時候為了生活不能隨時陪伴孩子,可以給孩子講清楚,一周抽出一天的時間陪伴孩子,這樣孩子也是能理解的。
3、善于傾聽。父母能夠用心傾聽時,孩子才會愿意與父母溝通,孩子也才能夠向父母敞開心扉,讓父母了解自己。這樣孩子才能夠得到父母的幫助,學會釋放壞脾氣,少一些叛逆。
4、建立清晰的規則和界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建立清晰的規則和界限是至關重要的。這可以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并了解后果是什么。
5、鼓勵積極的行為。盡管九歲男孩可能會呈現出一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但是要努力鼓勵他的積極行為。夸獎他所做的好事,支持他的興趣和愛好,并激勵他去嘗試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