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知識相比較于初高中是簡單很多,但是有一些孩子還會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這讓父母感到很擔憂,那么。孩子在三年級成績下降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家長又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呢?
孩子三年級成績下滑怎么辦
1、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記筆記、主動思考、認真回答問題、按時完成作業、定時復習的習慣等等。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效果更好,從而讓孩子有成就感,自信心,進而進一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孩子學習更上一層樓。
2、讓孩子愛上閱讀。三年級后的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是失分的兩大項。基礎知識扎實的孩子,失分往往是這兩項。從小有親子閱讀的孩子,上小學后很容易養成閱讀習慣;從小沒有親子閱讀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閱讀中積累字詞、優美語句、培養語感,對扎實基礎、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幫助。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孩子,數學上也有優勢。
因為一二年級的數學,多是一些簡單的運算,理解起來并不難。而三年級后的操作題、應用題,非常考查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孩子數學題做錯就是因為題目理解錯造成的。
3、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三年級成績出現下滑,大多是一二年級沒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預習、不復習、寫作業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
這些小毛病直接導致了孩子學習越來越困難,困難積得越多,孩子越不想學,成績下滑是必然的。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對成績的提高有幫助。
4、讓孩子學會做筆記。上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作業、練習和考試,一定要認真對待。從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并整理到專門的錯題本上。然后回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點,發現的問題越多,解決的問題越多,短板就越少,就可以有效避免同類誤的出現。
5、耐心輔導孩子學習。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都會犯一個將自己帶入孩子的錯誤,自己覺得孩子學得這些知識都很簡單,孩子也應該一點就通,時間久了就會對孩子失去耐心。
其實我們認為容易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會很難,尤其是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這樣的情況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會對學習喪失積極性。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耐心一點,多鼓勵少呵斥。
孩子三年級成績下滑的原因
1、學習難度加大,所學知識點更難。比如說數學的學習難度更大,小學1、2年級時主要是學習具體形象,但是升至3年級時,學習內容逐漸過度到主要學習抽象概括推理,因此對于那些思維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無法很好的適應了。
2、學生的學習態度逐漸不端正。小學1、2年級時學生的年齡和膽子都比較小,而且也害怕老師。但是隨之年齡增大,學生的膽子變大,也摸清楚了老師的性格。
因此部分學生就得過且過的學習,愈來愈厚臉皮,作業不好好完成,老師家長批評也是根本不在乎。
小學生成績下滑,如果不管不顧,可能產生哪些后果
成績變成倒數,更加不愛學習。學生成績不理想,還有可能會變成倒數,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變得不愛學習,如此“惡性循環”,成績就會變得越來越差了。
對學習逐漸失去信心,成績也越來越差。學生成績總是“墊底”,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打擊,每當提起學習成績,他們可能都會覺得有些自卑,也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時間久了成績就會越來越差。
對自己失去信心,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己就會有“低人一等”的挫敗感,這樣下去不僅學生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還可能會影響到學生未來的規劃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