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具備非常強烈的自主意識,常常會跟父母發生沖突和摩擦,但是有些家長由于缺乏一定的教育理念,導致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讓孩子也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叛逆父母應該怎么做
1、父母要冷靜。叛逆期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但父母作為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可對孩子大發脾氣,只要等自己冷靜下來后,才能更好的去說服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對。而且,能控制好情緒的父母,孩子一般也比較認可。
2、有效傾聽孩子。當孩子主動和父母溝通時,父母就要當好一個傾聽者,不要中途打斷孩子的話,不要肆意批判孩子,這樣孩子的心事,父母更能明白,也能更好的知道孩子的心理動態。
3、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后,很多言行舉止恐怕很難讓人理解,但為了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的行為再不合規則、不明事理,父母也應客觀對待自己的孩子,承認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缺點持保留意見,但不能輕易地否定。
對于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為人處世的原則,還有孩子們之間的友誼,父母都應該抱著尊重和愛護的態度。即便有些孩子很調皮,甚至在家長的眼里不算是好孩子,但是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4、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權。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權,別有關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公諸一眾。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孩子的面子,你越是喜歡當著很多人的面,說孩子的各種不對,孩子就越是容易跟你產生距離,甚至對你心生埋怨。
5、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于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孩子在叛逆期的表現
1、破壞性強:所到之處如同狂風過境,隨意砸東西、拆玩具、撕書、亂寫亂畫。
2、情緒過激: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不起甚至打人。
3、唱反調:父母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越讓做的越當耳旁風。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沖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后順序,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會打人。
管教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1、平衡心態,接納叛逆期。孩子的逆反行為讓我們惱火,或許我們在當下很難控制情緒,但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避免激化矛盾形成劍拔弩張的狀態。
我們要平衡心態,等冷靜之后再與孩子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嘗試接納孩子的叛逆情緒,看見他逆反行為背后的情緒變化,找到行為動機。
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叛逆期必然會出現的狀態,我們不要設定太高的預期,也不要太看重自己的“威嚴”,坦然接受孩子的叛逆,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2、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后,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3、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