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與孩子平等的交流,不尊重孩子,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沒有認識到青春期孩子的變化。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不關心孩子的想法,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總是認為孩子小,沒有把孩子當朋友相處。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
1、家長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一方面是家長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總是擺出什么都懂得的樣子 ,以過來人的態度點評孩子的觀點。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敏感,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能很準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切身實際的共同感受,需要關愛,理解,尊重,更需要從心靈上得到共鳴和幫助。
2、親子關系出問題
應該是屬于親子關系的問題了,孩子在還小的時候,跟父母沒有建立起一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沒有在孩子自尊心上給與最大的培養及幫助,這樣隨著時間的成長,孩子變得不再相信父母,父母沒能成為孩子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的溝通的原因:1、家長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命令指導孩子做各種事情;2、家長總是喜歡否定孩子的行為,不認可孩子的努力;3、家長沒有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4、教育孩子沒有耐心,從不關心孩子的真實想法。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家長總喜歡指導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喜歡通過講道理來突顯自己三觀正確、教導有方。卻忽略了孩子與家長溝通,絕大多數是想要父母成為他們的傾聽者,了解他們的心情。
2、總喜歡否定孩子
不少家長對這種“潑涼水”的行為,很是自得,覺得這是在教育孩子。但是這其實是教育上的一種誤區:誤把教訓當教育。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總是喜歡在第一時間否定孩子努力的成果。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特殊成長階段,孩子們進入這個階段之后變得難以管教了,甚至連最起碼的溝通都很困難,不少孩子更是產生仇視父母的心理。此時家長一定要保持理智,合理應對。
為什么青春期孩子仇視父母
這種仇視里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青春期的叛逆,只是一種情緒;許多孩子在嘴里喊著“恨”父母,但并不是真正恨父母,只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擇言。
但是,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父母不能把這種“仇視”僅僅把它當作一種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負面情緒對待。情緒是感情的外衣,在“仇視”這種負面情緒的里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感情上的根源,這一點值得所有的父母重視,甚至警惕!
中學生的“叛逆”隱藏著他們渴求平等與尊重這種社會性的感情。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是叛逆的孩子,他們平時越沒得到父母的尊重,他們的基本權利都在父母的“都是為你好”借口下被剝奪或被漠視。
他們的叛逆就是想擺脫對父母的依附,但是,他們的能力又讓他們感到無助,所以,他們以故意與父母對著干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因此,他們在父母眼里顯得很“叛逆”。
自從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了,而且常常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暴躁,恐懼等等。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還需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
1、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壓力是很多青少年都會遇到的一種問題,學習方面出現壓力過大的情況后,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或者煩躁的情緒,久而久之便會出現情緒障礙。
可能成績好的人想要保持原有的好成績,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就覺得自己怎么努力都趕不上別人,這樣就會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長時間得不到釋放之后就會出現情感障礙。
2、家長溝通障礙。有些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可能是來自于家長之間的沖突。有部分青少年會發現,平時根本沒法與家長進行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就覺得家長根本不能理解自己,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家庭矛盾,因此整個家庭氛圍也比較差,這樣也會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方面的問題。
3、生活過分依賴。對于青少年而言,隨著年齡不斷增加,獨立性也會明顯增強。但是有些人處于青少年階段時,可能心智并未完全發育成熟,尤其在物質方面特別依賴家長,這樣就會產生焦慮或者情緒低落的現象,嚴重的還可以影響正常學習。
不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閉上與家長交流的大門。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是什么原因,除了生活,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父母對孩子態度不好,經常批評孩子。經常講大道理,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剝奪了孩子自己的選擇權。
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是什么原因
1、自我意識提高
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2、家長不會傾聽
孩子從小是非常喜歡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的,但是父母不好好聽,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覺得跟家長說啥也沒意思,自然不說了。家長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覺,這就造成了孩子內向不愛交流,然而她自己從未意識到正是自己扼殺了孩子的交流意愿。
語言是用來交流和溝通的,也是人們彼此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但是有些家長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跟別人交流,有時候跟家長也說不了幾句話,對此很多家長感到十分擔心。那么,17歲的孩子不愛說話是為什么?
17歲的孩子不愛說話是為什么
1、性格原因
能是性格因素,有些孩子性格內向、自卑、容易緊張、焦慮,與人說話的時候就會引發煩躁、焦慮、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就很容易變得不愛說話,不愛與人交流。
2、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
家長經常指責和限制孩子,對孩子要求過嚴。家庭環境不和睦或者許多事情由父母包辦代替,使孩子得不到鍛煉。
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說話可采取的教育方式:1、家長要學會適當的示弱,不要事事都要壓制孩子;2、家長要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3、家長要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應,及時回應孩子;4、要采取適當的溝通方式和孩子交流,給予孩子個人空間,不要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決定;5、不要把自身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適當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說話怎么辦
1、家長要學會適當的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系是第一位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感受到關系緊張時要收斂并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并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2、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
近些年,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說話之道”的重要性,作為家長,也要學學與孩子溝通時的“說話之道”。與孩子溝通的前提,是要認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