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學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選擇,好處在于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能讓孩子更自信;弊端在于休學期間可能會面臨朋友斷交的狀態,影響孩子的心情。孩子要不要休學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判斷,同時,也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議,不能肆意決定。
高中孩子休學的利弊
有利的一面:
1、學生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學生休學之后,有了更多的業余時間,在復習功課的同時,也能學一些其他感興趣的課程,時間不太緊急,學習任務也不重;這個時期,可以培養學生的其他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放輕松,有充足的時間應對高考。
2、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心態,休學這一年,大多數的學生除了學習跟不上來說,更多是心理上的抵觸。
3、休學一年,也有利于家長進行自我調節,這一年可以更好地與孩子接觸,和孩子增加情感。
其實,大多數孩子在高中的時候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厭學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鉆牛角尖和妄自菲薄。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交流,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家長要通過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孩子該怎樣有效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學習方法,并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逐漸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高中厭學的心理如何疏導孩子?
1、表示理解與包容
孩子厭學就像大人厭倦工作,我們總有那么幾天不想起床、不想工作、不想面對領導,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孩子的厭學心理表示理解和包容,休息幾天又如何呢?趁這個機會帶著孩子去外面走走,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既能散心又能減壓。
2、換位思考,循循善誘
若是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體驗一天打工的感覺。如果孩子覺得你的工作很輕松也很羨慕,你可以告訴孩子這份工作是用“寒窗苦讀”換來的,如果當初自己不夠努力,現在就不會這樣輕松。如果孩子終于體會到工作不容易,那你也要鼓勵孩子每一個工作都有意義,但是如果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或許也不必像爸爸媽媽這樣辛苦。
休學,并不算是一種好事,很多時候是一個無奈且被動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有利也有弊的。通常會選擇休學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生病、厭學等不可控的原因造成的。當確定孩子需要休學的時候,家長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計劃好對孩子休學期間的引導和安排,盡可能避免休學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休學的利弊
利:
1、因病休學,不能耽誤病情
如果是因為不可抗力因素休學,那休學可以調節個人狀態。比如因為生病之類的耽誤,如果一味地在學校強撐,耽誤了病情其實是適得其反的。利用休學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可以讓以后的學習更加輕松。
2、休學是個調整機會
高中階段,人才濟濟,不少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成績下降,因而對學習感到倦怠,甚至是喪失學習的興趣,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此時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高中孩子厭學的原因
1、對學習產生了困難,以至于厭學。厭學有時候并不僅僅是為了玩,而是在學習上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比如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總是提升不上去,學習起來特別困難,聽不懂老師講課,所以索性就不聽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那么就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嚴重甚至會產生輟學的想法,有語言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學生心理的變化。對于上初中的高中生來說,本即使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結合,所以這個時候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會導致學生情感上的變化。
有些高中生就會因為自身的這種情感變化從而陷入茫然無措的心理中,又沒有然可以傾訴,所以他們選擇厭學來排解自己的這種心理,所以各位家長要密切注意高中生的心理上的變化。
對于這一情況,我給你這樣的建議:
1.多一點鼓勵:曾經有這么一個學生,學習倒數第一,但是非常喜歡我的課,原因就是我尊重他,我鼓勵他。從不會繞開他提出的問題,并幫助他從問題中尋求突破,贏得孩子的信任
2.少一點期望:適度期望才能給孩子動力,期望過大,孩子就像托馱著殼的蝸牛,艱難前行。父母要學會得當的鼓勵孩子,就像小時候,孩子每學會一樣新的本領,都會讓你感到驚訝,都會讓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現在你之所以不斷打擊孩子,是因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當然,少一點期望,不是沒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沒有期望的家長,孩子同樣沒有學習的動力。
3.樹一個目標:上初中是為了考大學,上高中是為了考大學,這個目標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目標過大,過空、過長,都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多激勵,只有樹立一個個的小目標,通過努力就可以達成的小目標,孩子可以體會到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才能不斷激勵他向最好的大目標前行。
4.多一些改變:出現厭學情況,最重要的還是孩子自身的改變,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為不想學還是因為不會學產生厭學,根據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于不想學的要分析出原因,比如對于手機的管控,一定要和孩子約定好,定時、定次、定量的使用手機。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全過程,而好的親子溝通是必須家長花時間和活力去健全和維持的。當孩子出現厭學心理難題,家長必須理智想一想孩子怎么會那樣。尋找孩子的癥結所在,在采取措施的方法去正確引導孩子步入正軌。
1、理解孩子
無論孩子遇到什么,我們最好可以靜下心傾聽,對孩子表達理解。無論面對困難流露出什么樣的情緒,我們盡可能的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設身處地理解孩子,孩子才愿意傾訴。
2、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不僅僅是給孩子個擁抱,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我們要有這樣的視角,錯誤或者失敗是成長的契機,我們接納孩子有時候做不好一些事情,然后引導孩子下次如何做的更好。
3、欣賞孩子
有多少高中生真的不想學習?事實上,沒有多少學生不想發自內心地學習。大部分學生不想學習,無法繼續學習,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出路,沒有真正投入。那么,如果高中生不想學習怎么辦?
1、控制你的情緒
大人可以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穩定情緒。孩子在面對環境變化、人際關系問題時,可以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以健康的身心去學習高中的每一門課程。
2、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可以幫助高中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通過這種行為,孩子可以有規律地、有動力地學習,不會迷茫、浪費時間。
3、采取適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