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失敗,過份的溺愛,把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給淹埋。子女無過,父母無錯,全是人性的罪過。溫室里培養的鮮花,怎能在風雨光陽中生活,露宿山崖的花朵,在舒適溫暖的家里也難以開放。孩子獨立性差的原因具體有哪些呢?
孩子獨立性差的原因
一、重視孩子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獨立意識、獨立能力的培養。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呵護,生活上的包辦代替,寵溺無度。
有次我去鄰居家,正值他們在吃午飯,我居然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嫌棄菜不好吃,沒食欲,他奶奶擔心他中午吃不好導致下午挨餓,就一勺一勺地喂他。我大跌眼鏡,這孩子都小學二年級了,他奶奶居然還在喂他!這不是培養巨嬰的節奏么?
生活中,我還看到了 :好些家長,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其它的事,父母都包辦代替,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不做家務活。這樣,會嬌慣出獨立能力差的孩子。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就比如孩子的努力程度、家長的教育方式等等,所以當孩子出現成績不好的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幫助孩子找到成績差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
第一、沒有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科學的預習、聽講、作業和復習等,是孩子有效掌握知識的根本保證。有些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原因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聽講效果差,聽講效果不好,直接造成成績差。
有些孩子經常不完成作業,論語中提到“學而時習之”,就是告訴我們要經常復習學習內容,作業就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渠道。如果孩子是學習習慣問題,家長要加強與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問題,多與老師配合,糾正不良習慣。
第二、興趣和性格方面的思想問題。很多孩子不想學習;個性強,故意不寫作業,時常故意惹老師與家長生氣,考試故意不寫等等。一般這樣的孩子都很聰明,精力旺盛。這樣的孩子特點是家長和老師越批評,就越對著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培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這樣的孩子一般是“順毛驢”,家長一定堅決杜絕打罵。除了平時要多陪孩子,還要多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多與孩子溝通,多表揚孩子。還可以挖掘孩子興趣點,建立孩子自信。
缺乏閱讀的專注力,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系統處理知識的習慣和能力,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然后就關鍵信息對她進行提問,如人物、地點、事件等。久而久之閱讀水平自然也相應提高。那么,孩子閱讀理解差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閱讀理解差的原因是什么
1、缺乏專注力
如果父母是比較重視孩子閱讀的,那么就會在孩子小時候為孩子講睡前故事或者是購買繪本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是很多父母只是關心孩子讀了幾本書,并不注意孩子學到了什么,忽視了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機會。
2、題目不理解
進入新年級閱讀題目難度有所提升,不再是很明確的要求答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中心句是什么?而是讓賞析、分析這句話有什么含義;還經常會出一些理解題目、句子的題,都是讓根據中心思想來回答。所以孩子首先需要理解題目,要知道題目的意思。
家長的陪伴太少,口頭教育是不起作用的,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家長要買積木讓孩子多動動手動動腦子,大人多教要有耐心的教。指定一個適合你孩子且可行性的方案,獎罰分明,堅持下去,循序漸進。那么,孩子行動力差的原因?
孩子行動力差的原因
1、時間觀念差
孩子總是把“再等等”掛在嘴邊,把要做的事情無限后延。行動力差的孩子普遍時間觀念不強,缺乏對事情的有效規劃;而且不會在上一次的失敗后得到教訓,哪怕吃虧也沒有任何改進。
2、對結果要求太高
對結果要求太高會導致孩子缺乏行動力,換句話說,這是孩子太過于追求完美,過分理想主義了。因為有的孩子覺得自己不行動就不會失敗,而一旦遇到了問題,就會那是停止,因為原本的計劃有所改變,他們希望通過終止來維持原有的完美。
很多家長向親子課堂咨詢,孩子脾氣差的原因是很么?父母越說,孩子越厲害,不知道誰學會了生悶氣。脾氣急躁,有時只能靠打。這種惡性循環有辦法解決嗎?
孩子脾氣差的原因
1、年齡
脾氣暴躁的年齡與孩子的叛逆傾向有關,在兩歲、七歲和青春期,脾氣通常更糟。兩歲的孩子脾氣暴躁,往往是因為他們有自我意識,有強烈的表達意愿。當事情不順利時,有些寶寶會發脾氣、弄壞玩具或大喊大叫。
七八歲的時候,好奇心導致脾氣暴躁。父母會發現年幼的孩子到處破壞,總是問為什么,并經常與父母爭吵。事實上,他們剛剛到了求知欲的時代。
青春期的孩子脾氣暴躁,經常和父母吵架。在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的年紀,卻有著不成熟的個性。他們開始發現自己的意愿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但由于學校壓力增加和親子關系倦怠,他們在與父母溝通時變得不那么耐心。有的家長在這個時期也變得更加苛求,讓孩子更加抑郁,更容易發脾氣。
兒童的社會關系與學業成就和在學校取得更大的成功有關,社交技能高的孩子比社交技能低的孩子更快樂。他們在與他人的關系中更成功,更受歡迎,對生活更滿意,那么,9歲孩子社交能力差怎么辦?
孩子社交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說得不好,太生硬
一些父母告訴他們的孩子,“兒子,你必須有禮貌,否則沒人會喜歡你。”這樣的教育,孩子除了害怕,對于父母的禮貌要求完全不理解,而且會發自內心地抗拒。
2、無場景,體會不到
家長的管教一般是在家里或者事情發生后,不能反映情況,對于孩子來說,無法理解家長的意思。例如,一位母親對女兒說:“和幼兒園的孩子一起讀書。”女兒點點頭,但腦子里不記得了。因為,這一幕不存在,女兒無法一起體驗如何讀書。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相處融洽。然而,有些孩子因為交往能力差,不喜歡與他人互動。那么孩子交往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交往能力差的原因
1、城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很容易被寵壞和任性。
2、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尤其是和伙伴們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覺。感受不到來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樂。
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較弱,比農村孩子更依賴家庭。而且,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全由父母代勞,這樣很多孩子就失去了與人交往的機會。
3、有了電視、DVD 和電腦等現代設備,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消磨時間。你看的電視越多,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就越少。因為在看電視的時候,人們總是被動地接收信息,人們的想象力和主動性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