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高考錄取制度也出現一定的變化,高考志愿填報由原來的順序志愿變為平行志愿,增加了孩子入學的幾率,所謂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種新的投檔錄取模式,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2008年教育部在安徽省、湖南省、江蘇省、遼寧省、上海市與浙江省6個省區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試點改革。一年的實踐證明,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有效降低了考生志愿填報風險。
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09年教育部又新增了福建省、貴州省、海南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10個省區實行改革試點,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進一步在全國推廣。
2010年廣東省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2013年山東省與黑龍江省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2014年遼寧省(全面)與陜西省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2015年甘肅省和北京市正式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平行志愿有什么弊端
其一是許多高水平大學的部分專業很少有第一志愿考生,甚至冷門專業都是調劑過來的考生,專業思想很成問題。有一種說法:“本科選學校,碩士選專業,博士選導師”,于是許多人認為,本科最重要的是考上一所高水平大學,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在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專業,學習動力不足。
其二是生源單一化,分數扁平化,原來一些大學能錄取到部分分數比較高的考生,這些考生在大學中表現相對突出,不僅對這些大學有利,實際上也為這些考生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實行平行志愿,學生的程度比較整齊劃一,降低了學生群體的多樣性。
其三便是“分數至上主義”,實行平行志愿的錄取辦法,進入中國高考歷史上最重視分數的時期。高等學校基本上沒有了什么招生自主權,招生辦變成了“接生辦”。
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的區別
1、概念不同:
梯度志愿是指考生分別填報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檔時間段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指的是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平行的院校。
2、投檔原則不同:
梯度志愿投檔原則是志愿優先、遵循分數;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
3、投檔模式不同:
梯度志愿同一批次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按順序排列的志愿,在第一志愿錄取時,凡第一志愿填報同一所院校的考生,遵循從高分到低分按計劃比例進行投檔;第一志愿投檔錄取完畢后,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依此類推。
平行志愿按普通類上線考生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A、B、C依次檢索,首先將考生檔案投給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投給B學校,如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