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段表一般是指中、高考人數和分數的統計表,是根據考生考分(含各類照顧加分)從高到低排序,以一分為一段,制成考生投檔分的“一分段表”,通過一分一段表可以知道,本省所有文科/理科考生,在某一分數上,同分值的人數有多少,還有就是截止到某分數值,一共累計有多少人。
一分一段表在哪個網站查
歷年一分一段表可以在各省市招生考試院網站、教育考試中心官網或教育部官網上查詢。
一分一段表是指以考生成績為基礎,將該省或該市的考試成績按從高到低排列,然后將總人數劃分成若干個分數段,判定每個分數段的人數從而確定分數段的分數線。
歷年一分一段表是往年各批次招生的分數線以及該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人數的一個記錄,對考生來說可以對自己的分數做一個大致估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一分一段表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在查詢歷年一分一段表時,應該選擇與自己所在地區或所考專業相應的分數線參考。
一分一段表有什么用
一分一段表是用來表示數據在一定范圍內的分布情況的一種統計圖表。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數據的集中程度、離散程度和分布形態等信息,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釋數據。
具體來說,一分一段表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描述數據的分布情況:通過將數據分成若干段,可以直觀地了解數據的分布情況,包括數據的中心趨勢、離散程度和偏態程度等。
2.檢驗數據的正態性:如果數據的分布符合正態分布,那么它的均值、中位數和眾數都應該在均值附近波動,且標準差較小。通過觀察數據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可以初步判斷數據是否具有代表性。
3.分析數據的變異程度:通過比較不同區間的數據,可以了解數據的變異程度,進而判斷數據是否穩定或不穩定。例如,如果某個區間內的數據異常大或異常小,可能表明該區間內存在異常值或者數據分布不均勻。
總之,一分一段表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釋數據。
一分一檔怎么換算位次
換算方法:
1、今年分數轉換成往年分數。拿到今年位次,在往年一分一段表上找到對應的位次,記下對應的分數區間。舉個例子:筆者19年606分,位次為13486,想轉換成18年的等位分。可以看到位次在13093與13489之間,那么對應的分數區間在614至615。
2、往年分數轉換成今年分數。將某年分數在該年一分一段表上找到對應的位次,在今年的一分一段表上找到對應的等位分。舉例:18年山東大學理科投檔線628分,位次8355。那么這個位次在19年對應的分數區間為620至621。
一分一段本段人數和累計人數區別
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上顯示的本段人數是指同分人數,累計人數是指最低位次。
什么是本段人數和累計人數?
本段人數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分數段內有多少考生。可以據此判斷和自己同等競爭力的考生人數。
累計人數是指在到達某一特定分數段時的總人數,既某地區從最高分到這一分數段間的總人數。
一分一段表,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總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并列),再按一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數”相加,就是“累計人數”,累計人數也是這一分數考生的最低位次。
高考如何根據位次選大學?
以考生最低位次為5279為例,學校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5000-8000,考生的最低位次處于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上部,那么考生只要報名基本都會被錄取,那么這所大學可以作為保底院校。
學校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2000-7000,考生的最低位次處于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中間,被錄取的可能性很高,這所大學就可以作為備選院校填報。
學校歷年招生位次區間是1000-6000,考生的最低位次處于這所大學位次區間的下部,這所大學的錄取可能性就比較低了,可以作為沖刺院校填報,當然也可以沖刺大學招生最低位次在5000左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