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語前置是古代漢語中常用的一種語法,它是指賓語經(jīng)常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例如在古文《寡人之于國也》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賓語前置的幾種類型
賓語前置,這種語言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古漢語中。
就是通過一定的語法手段把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目的是為了強調(diào)賓語。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格式:
一,加“是”將賓語提前。例如: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一一虢,是滅的賓語。
二,加“之”把賓語前置。例如:宋何罪之有?一一何罪,是有的賓語。
三,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的賓語前置。例如:唯命是從。命,是從的賓語。
四,加“之為”將賓語前置。例如:茍利之為見,若者必害。利,是見的賓語。這種情況前面還可以加“唯”,構(gòu)成“唯……之為……”的格式。
賓語前置句怎么判斷
賓語前置句判斷口訣:主謂賓,定狀補,主干枝葉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
賓語前置句判斷口訣:主謂賓,定狀補,主干枝葉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后補。有動詞賓語前置和介詞賓語前置等。
一、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這種句子叫否定句。如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問代詞為“何”字,其他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中并不多見。
二、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放在介詞前:
(1)疑問代詞放在介詞前。
(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
賓語前置和狀語后置有什么區(qū)別
賓語前置就是把賓語(謂語的對象)置于謂語(動詞)之前;狀語后置就是把狀語(限制謂語的詞)放在謂語之后。這2個的區(qū)別其實就是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和狀語的區(qū)別。
賓語一般是名詞(這里不說從句),而狀語有名詞(主要是時間、地點,其它一般不做)、副詞、形容詞等。例子:賓語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吾誰與歸等等;狀語后置:齊之以刑、使民以時等等。
賓語前置的用法及作用
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詞表示。例如:①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自哀”應(yīng)理解為“哀自(哀嘆自己)”。②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應(yīng)理解為“莫若己”。
二、疑問句中如果賓語是疑問代詞,賓語一般要前置。例如: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拿什么)”。②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何以”應(yīng)理解為“以何”。
三、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例如:①夫晉,何罪之有?(《燭之武退秦師》)“何罪之有”應(yīng)理解為“有何罪”。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全句應(yīng)理解為“不解句讀,不解惑”。
四、陳述句中為了強調(diào)賓語,通常介詞(以、與等)賓語前置。例如:①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勾踐滅吳》)“一以當十”應(yīng)理解為“以一當十”。②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
五、陳述句中中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賓語有時也需要前置。例如:①亞父南向坐。(《鴻門宴》“南向”應(yīng)理解為“面向南”。②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東面而視”應(yīng)理解為“視東面”。
六、“相”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①雜然相許。(《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許”的賓語。②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相”代“婆婆”,作“扶將”的賓語。
七、“見”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見”代“劉蘭芝”作“丁寧”的賓語。②慈父見背。(《陳情表》)“見”代“李密”作“背”的賓語。
八、“自”字解釋為“自己”時,通常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例如:①舉賢以佐。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九、古典詩詞中,有時為了平仄或壓韻的需要,往往把賓語提到謂語動詞的前面。例如:①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英雄無覓”應(yīng)理解為“無覓英雄”。②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中原北望”應(yīng)理解為“北望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