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青春期往往能引發許多關注和爭論,對于家長來說,孩子厭學早戀真的是聞之色變的一個詞。
很多父母對孩子與異性的情感表示恐慌,這是因為他們想到了一些可怕的后果:荒廢學業、自毀前程;陷入情感、無法自拔導致心理疾病;再或是過早出現性行為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甚至是違反道德法律造成惡劣后果等。面對以上種種后果,只是擔心并不夠,我們對青春期孩子們的感情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認識,以防過于緊張橫加干涉影響親子關系或是真的釀成不良后果。
孩子厭學早戀怎么辦
一旦孩子因為厭學早戀而帶來不良后果,有的父母就會著急上火。
這些父母會把孩子的問題放大,危言聳聽地警告、講道理,如果不聽就會發生沖突,甚至大打出手。這樣做會嚇退部分孩子,雖然變得服從,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阻礙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或是陽奉陰違把“戀情”藏得更深。
如果孩子本來就叛逆,這樣做勢必直接造成沖突,破壞親子關系,甚至孩子會變本加厲,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并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后果。
因此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坦誠溝通。坦誠溝通要求父母對孩子出現的問題行為進行“面質”。
也就是說坦誠地告訴孩子目前困擾你的問題,孩子厭學早戀帶給你的擔憂。
比如:雖然我因為你有了喜歡的人感到欣慰,但你的學習成績的下滑令我擔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的同時也理解到父母的擔憂和困擾,他們也會坦誠和父母交流他們的想法以及聆聽正確的做法。這個過程一定要是平等且尊重,放下家長的架子,學會傾聽。
當和孩子談好如何去實踐,并不等于他的行為會完全改變或者說是令家長滿意。對于沒有改變的行為,家長仍需要繼續耐心面對面質詢。有的家長會去監視或者通過偷窺孩子的日記,聊天記錄或者手機記錄等來了解孩子的改變,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一旦孩子發現,你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并且這份信任很難再找回。
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自我的成長和朦朧的情愫,到我們為人父母之時,就能更加理解孩子們在這一時期所要面對的種種迷茫和困境。
孩子厭學早戀并不可怕,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們的情感并理解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慕。
能愛人,說明有愛心并有去愛的能力;能被愛,說明有魅力并有值得被看見的品質,更何況,尋求愛和歸屬,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青春之少年,青春之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