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有的學生面對強大的學業壓力,開始出現種種厭學的表現。尤其到了初二,成績分化嚴重,成績差的孩子甚至都不想上學,那初二學生厭學怎么回事?初二學生厭學怎么辦
1、相互理解,理解和包容孩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往往在換位思考后,很多事情都能想通,所以與初二的學生進行溝通,相處時,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包容對方,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聽到孩子的心聲。
2、尊重孩子,初中生開始很多的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隱私,希望自己被尊重,希望自身獨立,這個時候家長能夠對孩子多一些尊重和理解,相處久更好了。
3、重視家校合作,家長與班主任之間一定要多溝通,多交流,家校共同努力,想辦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初二危險期。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是中國父母們的口頭禪,但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獨特的優點和長處,家長們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比較。作為父母,一定要承認差距和差異,不要求統一。不要總拿著自己的孩子與某些特別優秀的孩子進行對比。
5、重視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尊重哈子的個性和想法,積極引導;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重視情感陪伴。
初二學生厭學情緒怎么回事
1、缺乏動力。自以為上大學無望,混張初中畢業證或高中畢業證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動力,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無論學什么都無精打采,難以激發興趣。
2、愛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文化也對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社會上“一切向錢看”的賺錢思想;一些內容不健康的電影、錄像、圖書等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也產生了消極影響。不求進取、讀不讀書無所謂的不健康思想還在腐蝕著部分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這對提高全民愛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的時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須堅決摒棄。
3、缺乏未知欲望。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知識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話,就會經常處于精神振奮的狀態,對學習就不至于有厭煩情緒。
4、學習活動的重復、單調和乏味。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重復、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們的疲勞和厭煩感。缺乏生機、靈活和變通的學習生活,常導致學生厭學。
5、學習方法欠妥。由于學法不當,雖刻苦學習,卻收效甚微。不會科學有效地學習,缺乏理解基礎上的記憶等等,自然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樂趣。
6、學習上缺乏成就感。大凡厭學的初中生,學習成績都不理想,每次學習結果所得到的反饋都是消極的。長期得不到嘉獎或同學、老師、家長的肯定與贊賞,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以上就是針對初二學生厭學這一問題給出的一些解答,初中生的學生心理屬于一個過度階段,不是特別的成熟,家長們要懂得如何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引導孩子走向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