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學生階段是處于青春期,心智還不夠完全成熟,自我調控能力差,情緒波動大等。家長應該懂得良好的溝通交流是打開中學生心扉最主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與中學生溝通呢?
如何與中學生溝通
1.尊重。中學生處在青春期,自我意識很強,需要他人的尊重。與任何年齡的人溝通,尊重都是溝通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尊重就沒有交流溝通。尊重就要尊重他的人格、他的愛好、他的情感。尊重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姿態出現,而不是高高在上,更不能盛氣凌人。
2.明確溝通交流的目的。與他溝通交流是為了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目的明確了,就應該想一想,該怎么切入話題,與他談些什么等等。要做好功課,要有的放矢。
3.研究溝通對象。不同的學生其性格、愛好、家庭背景、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學習狀況等等都不相同。了解孩子是溝通交流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4.掌握時機。要在合適的時候干合適的事。教育是否成功,時機很重要。什么時候教育溝通效果最好,這就需要你有足夠的教育智慧。
5.溝通交流以表揚為主,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面向未來,不糾纏過去,不翻舊賬。
6.找準一個他最關心、最感興趣的人和事,作為溝通交流的媒介。
與中學生溝通要注意
中學一般孩子的年齡段在13——18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于青春期,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叛逆期,很多家長頭疼這個年齡段孩子說什么都不聽。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問題在父母這里,孩子在成長,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征,而家長的教育還停留在13歲以前,所以溝通出現障礙。
還有,一說溝通,很多人就想到勸學,好像學習成了孩子的全部,如果家長脾氣不好,不了解孩子,一溝通就是就給孩子一種感覺,就是他不夠優秀,這是孩子很討厭的,所以孩子就不想聽。
所謂的溝通一定要跳出學習,就像朋友聊天一樣,隨便聊,更多的是讓孩子說,家長要學會聆聽,學會回應。如果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孩子自己就會自己聊到學習,并且發會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訴苦,只有了解了孩子,知道了孩子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
所以做好的溝通不是說,而是聆聽。
中學生有了自己更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本身對世界對問題的看法有那么帶走不全面性,所以和中學生交流多應以尊重,理解的基礎上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