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說三年一代溝,指的是兩人年齡差距越大,思想和觀念就越不同,所以一般來說,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進行有效溝通,因為思想就不在一個頻道上。那么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1、溝通對象的確認
很多家長可能看到這就有點迷惑,親子溝通怎么還要注意溝通對象的確認。我想說,就是因為是親子溝通,溝通對象是孩子,所以家長在每次溝通前都需要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是和他溝通,不是在責罵他。太多家長把責罵孩子當成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確認溝通對象,注意溝通措辭,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2、溝通中的肯定
溝通是雙方的,溝通時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家長也需要肯定孩子的內容,不僅僅說一些敷衍的反饋。家長可以通過重復孩子的關鍵詞,甚至能把孩子的關鍵詞語經過自己語言的修飾后,回饋給對方,這會讓孩子覺得他的想法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與肯定。
3、溝通中的聆聽
聆聽不是簡單的聽就可以了,需要家長把對方溝通的內容、意思把握全面,這才能使自己在回饋給對方的內容上,與對方的真實想法一致。很多時候,家長沒有耐心,沒等孩子說完,家長就急不可耐地打斷孩子的話,這樣很可能無法與孩子達成共情,降低了溝通效果,甚至讓孩子不樂意與家長溝通。
4、善于發現孩子優點
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都希望優點被肯定,缺點被淡化,對于孩子也是一樣,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優點能被父母發掘,并給予鼓勵。家長用發現的眼光看孩子,才能看到孩子的長處,常常鼓勵孩子,孩子才愿意與你溝通。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障礙
1、父母喜歡揭孩子的短
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喜歡揭孩子的短,仿佛揭了孩子的短,孩子就能改掉-樣。可是父母頻繁揭孩子的短,讓孩子的自尊心一次次受傷,孩子也會感覺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從而變得越累越自卑。另一方面是孩子覺得父母總是揪著自己的缺點不放,心里十分反感。
2、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
家長對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這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的問題。比如訓斥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對孩子說:“我是你媽媽,我說什么你為什么要頂嘴”“我生你養你,說你幾句怎么啦”。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覺得你咄咄逼人,從而和你疏遠。
3、家長過多地嘮叨
在許許多多的家庭里,媽媽總是會特別的嘮叨。有些話說了一次兩次,第三次第四次還在重復地說。孩子有時候已經打算去行動了,但是家長一直在嘮叨,引得孩子反感,孩子才會做出叛逆的事情。
要想和孩子有效溝通,家長首先要放下身段,好好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與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才愿意與你溝通,把你當做可以傾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