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厭學會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養成很多不良習慣,成為危害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而改變這種局面,不僅要靠初中生,更要靠家長。如果父母能做好以下三件事,就有望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一件事:找出原因并進行相應調整
初中是從小學到高中的過渡,知識點比小學增加很多,難度也大,再加上要參加高考,很多孩子都感受到了學習壓力。有的孩子,因為在學習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長期情緒低落,逐漸厭學;也有一些孩子,因為考試成績往往排在班級的低位,厭學了。
第二件事:培養興趣,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求知欲
當找到原因并做出相應的調整時,就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
興趣是人們開展活動的最大動力之一,如果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就會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極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第三件事:科學引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引導孩子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要下班回家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看視頻,要花點心思和孩子一起,研究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從學習成就中,增強自信心。
其實,孩子的厭學,多半是自身心理狀態和學習困難的客觀存在的結果,家長在尋找問題的根源時不能光看現象,而是要認真思考,不斷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