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孩子通過對“艱苦”的切身感受,加強孩子意志、品質、性格、心態(tài)的磨礪,那么,鍛煉小孩子吃苦方式有哪些呢?
鍛煉小孩子吃苦方式
1、改變孩子的態(tài)度
“吃苦”,要讓孩子明白,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能選擇逃避,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勇敢的去做,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要急著去幫忙,要觀察孩子該怎么解決。
比如孩子在走樓梯時摔倒,再遇到之時,就不敢踏出半步。這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勇敢地面對,即使孩子會哭,也要學著改變,一時的改變,可能終生受益。
2、從生活點滴開始
父母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吃苦教育”不是讓孩子干重活,是要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學會承受。
生活小事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困難,就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父母可以讓孩子學著整理文具、清洗衣物,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事。孩子可能會有很多的抱怨,但是父母也不要輕易放棄,試著讓孩子學著去做,而且堅信孩子可以完成得更好。
3、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孩子可以從書籍中得到樂趣,也可以開闊視野。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教育孩子不能只想著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樂。
相比吸引力更強的網絡畫面,閱讀顯得更加的枯燥無味,可以耐得住無聊的孩子,也必然會有不小的收獲。
哪些“吃苦”是重中之重
1、讓孩子知道食物和家里物品的來之不易之苦
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是家長需要教給孩子不可缺少的品質,學會吃苦會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它們的來之不易才能讓孩子為之珍惜。珍惜糧食和父母給予之物會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了珍惜才會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欲望。
2、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去品嘗獨立自主的苦
小到拿碗筷,擦桌子,大到買菜做飯,在參與家庭勞動中孩子可以學到生活技能并可以潛移默化養(yǎng)成孩子們獨立自主學會不依賴他人的習慣和性格。為以后孩子們面對獨立的生存環(huán)境打好基礎。
3、讓孩子參與體育鍛煉去吃強身健體磨練意志的苦
很多孩子在校時間是在學習文化課,回家之后仍然是在完成數不清的課后作業(yè),并沒有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殊不知,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是同時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不僅可以鍛煉個人的耐性還有心智??茖W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變大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吃苦教育”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好處,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適度。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都有所不同,自然吃苦的能力也不同。父母在教育方面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判斷和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學會面對挫折,日后變得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