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那么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激發孩子無限潛能
只有從小培養起孩子的抗挫折意識,當遭受挫折時,便容易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2、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在這些所謂的挫折面前,孩子能受到教育,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身上那些不良惡習,從而更加獨立自主。
3、讓孩子更好適應社會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意識,就可能被社會淘汰。
如何正確實施挫折教育
1、在答應孩子要求前,為他設置難度適中的障礙
比如:孩子想去游樂場玩,就要讓他自己去買票,與管理人員和其他小朋友交涉。如果他在此過程中遇到挫折,讓他學會找別的辦法來排解沮喪的情緒,如此一來,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經受住各種挫折體驗,從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2、挫折的難易程度和次數都要適度
不管怎么說,挫折都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太多的挫折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自卑和軟弱。因此,挫折教育的數量和難易程度,要保證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看問題比較積極,既能坦然面對世界,又能保證身心健康。
3、切忌把打罵教育當成挫折教育
從小遭受粗暴的打罵教育,孩子長大后會更加害怕遇到挫折,還會變得謹小慎微、膽小怕事。也許,打罵教育當時會看到些效果,可那只是表象,待孩子成年后粗暴教育的惡果就會突顯出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多考慮孩子的感受,讓孩子通過一些事情徹底領悟道理。
挫折猶如一把雙刃劍,其效果如何則取決于握劍的人。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意識到及早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