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孩子產生厭學不想上學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為高中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承受著學習和心理等多重壓力,很多孩子不知該如何排解這些壓力,就會慢慢積壓,最終形成厭學現象。
高中生說不想上學怎么辦
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父母與子女之間良好的溝通,是親子教育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孩子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父母才能及時了解孩子每種變化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多欣賞和贊揚孩子自立、自主的行為。這樣的稱贊和鼓勵可以使孩子將學習與自我成長結合在一起,形成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動力,并有助于培養孩子主動學習、自我管理的行為習慣。
協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青少年自我評價的能力并不成熟,常常會過高估計自己,經歷多次失敗的打擊,容易使孩子產生不愿上學的情緒。對此,父母應當客觀評價孩子的能力,劃分為各個階段逐步實現的小目標。促使孩子在每個階段目標實現的喜悅中體驗成就感。
提供支持和幫助。學校和家庭可以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學校可以提供輔導服務、學術支持、心理咨詢服務等。家庭可以為學生提供情感支持、家務幫助、安排休息時間等。
探索其他學習方式。如果學生因為學習困難而不想上學,可以考慮探索其他學習方式。例如,可以嘗試在家自學、參加補習班、找到一個學習伙伴等。
給予時間和空間。有時候,學生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來思考他們的未來和目標。這并不一定意味著他們不想上學了。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同時保持溝通,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高中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如何引導
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兩大重要因素,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效果可能就不明顯。
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成就感。當孩子不斷失敗,無法成功的時候,他就會喪失繼續奮斗的動力。家長這時候就需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孩子的自我鼓勵可以幫助他時刻充滿學習的動力,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把握一切適當的時機,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告訴他只要他動手去做,他可以做得比任何一個人都好。
端正學習態度,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由于經濟原因,很多家長可能都忙于工作,很少把時間放在孩子學業身上,自然學習上就關心較少,時間長了孩子沒有正確的引領,就會對學習越來越放松,到最后,就沉底不上心了。
激發興趣。嘗試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如游戲化學習、實踐操作等,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制定目標。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讓他們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在制定目標時,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來制定,避免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高中孩子天天玩手機,不學習,怎么辦
改變認知思想。咱們家長需要控制自己焦慮的情緒。孩子發展到今日這樣,很大程度也是由于咱們放任孩子導致的。再說現在許多成年人面對手機都沒辦法控制自己,更何況孩子呢?
逐漸對孩子進行引導。高一學生有厭學的狀況,那咱們就要一點一點地告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讓他自己意識到不能玩手機,而不要去逼他,否則就會形成孩子的叛逆心理,結果適得其反。
讓孩子體驗生活。對于沉迷手機還不學習的高一學生,家長能夠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苦,讓孩子去參加勞動實踐,通過勞動實踐讓他真實知道生活有多么的艱苦和不易。勞動需要是實實在在的,時間較長的,不能是三天兩天就草草結束。
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要有愛和情感的投入,父母與孩子的相處要有傾聽,要有語言和肢體的交流,要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這樣,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內心需求,看到孩子的進步。
適當的玩手機,注意勞逸結合。想讓現在的孩子戒掉手機,是絕對不可能的,放假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玩一玩,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根弦繃得太死,容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