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也會盡力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是不思進取,無論家長怎么說都不行,其實掌握好的方法很重要。
不思進取的孩子怎么教育
1、笑臉機制
給孩子建立良好的獎懲制度。完成一項任務,比如作業(yè),勞動,好的習慣等,可以得到一個笑臉;同時爸爸媽媽也有的笑臉的機制,比賽笑臉數量,一般孩子都會盡力拿笑臉的。笑臉到一定數量,可以獎勵玩具,旅游等。
2、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這其實很能說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動機才是自律的關鍵。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興趣,也會使一個人愿意制定計劃,愿意堅定執(zhí)行,因為他明白,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3、激發(fā)孩子的內在動機
孩子的內在動機是推動他們上進的重要力量。可以通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熱情來培養(yǎng)內在動機。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機會讓他們深入發(fā)展。
4、培養(yǎng)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懶散拖拉往往與時間管理能力不足有關。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和時間表,幫助他們分配時間和優(yōu)先事項。
孩子為什么會不思進取
1、孩子沒有進取的想法
現在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這么好,物質條件也很充分,孩子不需要為生活奔波,他們不爭不搶,也就是"佛系青年",因為他們不奮斗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條件。
2、缺乏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這個環(huán)境,指的是家里奮斗的氛圍。如果父母回到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也不學習。那么就算孩子有進取心,孩子也會慢慢地被這個安逸的環(huán)境逐漸消磨掉。
3、來自父母的溺愛
現在很多父母都只生了一個孩子,孩子就相當于家里的"小霸王"。孩子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就很容易養(yǎng)成懶惰的性格。父母的溺愛,讓孩子失去了勞動的機會。
這種學習方法能夠極大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家長一定要看看
第一、為孩子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具體的、可行的學習目標有利于孩子及時感受到努力帶來的成就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教育孩子獨立思考,引導孩子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升他們的主動性。
第三、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通過把自己變成終身學習者,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第四、適當的獎勵。當孩子對于口頭獎勵已經感到厭煩時,這種獎勵方式就會失效了。這時候家長不妨調整獎勵的機制,適當的進行物質獎勵,從其他方面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