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其實厭學行為是產生表面上看是學習出現問題,實質上是學校和家庭系統中的關系出現問題,例如,夫妻關系不睦、親子關系緊張、同學關系受挫等。此時,唯有改變關系,才能改善問題。
厭學的孩子家長怎么辦
1、多鼓勵、肯定孩子,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和潛力的。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感興趣的往往是他們覺得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
鼓勵和支持他們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方面能夠緩解學業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增加對自己正面的評價。
2、及時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情緒也不會在短時間里面積壓非常多,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因此,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
平時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學習適合他們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要告訴孩子,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
3、當孩子一直都很努力,但卻還是學不會時,要考慮是否當下使用的學習方法并不合適。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找到最適合的一種,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孩子的學習更加省力。
4、幫助孩子指定合適的目標,最好是跳一跳就能夠得上的目標,并和孩子一起做好實現目標的計劃。這樣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更加有學習的動力。
5、家長以身作則。平時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在旁邊一起學習。這樣孩子看到了家長學習,孩子內心有個陪伴,孩子也能更好地靜下心來。
就像平時我們工作時候一樣,自己工作的時候,總會開小差,有人陪伴就能認真的完成工作。對于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看到了家長也在認真的學習還有工作,孩子還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呢?
6、改變親子關系模式。孩子的任何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親子關系上來。如果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想想是不是對孩子平時太苛刻了?是不是家庭讓孩子感受不到溫暖?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不夠?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談心,父母可以試著換種方式和孩子交談,比如:寫小紙條、發消息等方式。切記和孩子的日常交流要以鼓勵、引導、獎賞、發現長處為主,避免批評、指責等負面評價。
孩子厭學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
2、父母陪讀,造成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
3、孩子不會學習,孩子學得苦,學得累,學得煩;
4、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的心理動力,對所學的知識內容缺乏興趣;
5、與老師和同學之間均未建立良好的關系,或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學校有消極情緒;
6、缺乏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撥的意志,只愛聽表揚的話,經不起批評和挫折等。
孩子厭學的表現
學習成績下降。孩子也覺得第一表現便是成績的下降。當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再關心和在意時,也是孩子厭學的重要表現。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當孩子對學習成績不滿意或提不起興趣時,他的思維便不在課堂和老師傳授的知識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另一個重要的表現。